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策展人谈 | 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山东艺术“潮”出想象

策展人谈 | 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山东艺术“潮”出想象
2023-04-01 14:18:3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内容设置饱含巧思,是这一届双年展引人瞩目的原因之一。此次活动中,装置影像类作品较首届展览增加了三分之一。影像和高科技作品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观众快速融入与作品的互动中,极大提高了沉浸式体验感。以《神话》为例,各种形象之所以能直击人心,离不开策展团队的设计,三十件艺术装置按照色谱排成一列,一字展开,配合纯黑背景,先锋艺术的氛围感扑面而来,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更是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利用光学原理设计的《教室》、王刚运用影像投射技术设计的大地艺术作品《凝望星空》,均是好评如潮。杨晓刚表示,“艺术离不开科技。当代艺术家可能不仅仅是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物理学家、社会学家或者化学家。科技与艺术经过有机结合完美展现,不论多么炫酷的科技,摆在美术馆里,就一定要回归到艺术的本质上来。”



实现双向奔赴

四年两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深入灵魂的文化名片。通过一个互动性强、传播力广的艺术展,让市民对艺术和文化产生更深的理解,让传统和艺术得到更好的融合,举办双年展的初心未曾改变。

这届双年展的几个关键词是“开放、延展、青春、拥抱”。在杨晓刚看来,“拥抱”是点睛之笔。“艺术应该拥抱观众,而非机械地迎合;布展者在其中的角色,就是艺术和观众之间的破冰者,促进双方双向奔赴、彼此圆满。”

双年展的定义是先锋与实验,意识超前的展陈作品中,并非每一件都能被观众理解。对此,杨晓刚有自己的一番思考:“我们考量观众认可度的同时,并不钻牛角尖,能成为‘网红’的作品,并不一定是最学术的。”他解释说,双年展是开放的,无须强求每件作品都被观众看懂。人们能够理解其中一件,美术馆的旅程便不虚此行。艺术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每个人的体会都不尽相同。

济南国际双年展和山东美术馆能成为“网红”,也是因为赢得了广大青年的“爱美之心”。在日均一万人次的客流量中,年轻人占比达70%以上,大多是来“快乐打卡”,为此有人特意装扮,甚至穿上色彩风格相配的衣服,在诸多作品前驻足自拍。一时间,山东美术馆甚至成了高颜值青年的聚集地,打破了美术馆“曲高和寡”的固有形象,展现了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艺术氛围。高冷、当代的先锋艺术,在这里接了地气,有了烟火气。

“互动、网络传播都太重要了。”杨晓刚说,“美术馆作为公共性艺术文化场馆,展示的艺术更需要强大的传播性,与大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非孤芳自赏。”人们各种各样的打卡,无形中就完成了对作品的赏析。各种再创作的视频作品,其实是一次次富有个人色彩的解读和思考。“从某种意义上,网络延展了作品的意义,甚至作者自己也未曾发觉。这种发酵是奇妙的。”

济南国际双年展转变了人们对公共美术馆的固有认知,也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亮丽名片。“未来,我们希望能把这个名片越擦越亮。双年展可以从传统展览的形式出发,延伸出无限种艺术展示的可能性。”杨晓刚说。

双年展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是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也是济南国际双年展一直希冀达成的目标。在最初的规划中,策展团队希望让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公共社区,也和旅游业、商业深度融合,借着春天的气息,在春光明媚处展陈艺术品,让更多市民感受到双年展带来的快乐。杨晓刚遗憾的是,这样的设想在本届活动中未能全部付诸实践。但是,“展城融合”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双年展一共打造了九大平行展,与高校和私人美术馆合作,遍布济南城各处,目前正陆续开展。

关键词:杨晓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