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两会声音 | 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平:建议优化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和加大扶持对乡村美育建设专项资金投入

两会声音 | 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平:建议优化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和加大扶持对乡村美育建设专项资金投入
2024-03-10 16:36:2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定期举办学校美育工作管理平台管理员培训班,专题就平台实际应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年度报告的生成及逐级审核工作进行说明和培训。

(四)加强考核评价

为确保平台使用效果,一是把各市、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两平台的使用情况纳入当地学校美育工作考核,并纳入省级艺术教育示范中小学的评估复评指标体系;二是在全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体系中,将参加“美育微课程数字资源平台”学习、在线艺术鉴赏及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体系,并设置一定的分值。

二、取得的成效

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集艺术教育资源数字化、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数字化、艺术素质测评数字化、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管理数字化于一体的学校美育工作数字化矩阵是破解当前制约学校美育工作发展瓶颈的有效模式。

(一)数字教学资源促进美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每学期通过“美育微课程数字资源平台”在线学习学生约370万人,每学期提交作业总计840余万次。其中,书法类课程在线累计学习4032.1万人次,音乐类课程在线累计学习2040.9万人次,美术类课程在线累计学习3205.4万人次,阅读类课程在线累计学习1002.1万人次,传统文化类课程在线累计学习127.5万人次。身处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上同一堂大师小课,避免了因地域差异而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例如,平台着力打造的书法微课和山水人物绘画微课,由一批全国著名的艺术家领衔主讲并示范,并结合学习书法的需要请西安碑林博物馆一级讲解员在博物馆内现场录制讲解国宝级名碑的视频,丰富了教学形式,为没有条件亲临博物馆现场的学生提供了沉浸式观看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面向人人的展演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展示艺术技能的热情,拓宽了艺术素质评价途径

“美育工作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成果的记录和展示展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技能的热情,为人人参与展演创造了条件,“艺术实践”记录也合理利用到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拓宽了评价途径。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已收到书法、绘画、作文、诗词、朗诵、歌唱、舞蹈、器乐、手工、摄影等各类投稿199.8万件。自主参与艺术实践的学生累计2195.3万人次。

组织学校通过“云展览”展示学生艺术实践成果,激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深受家长欢迎。例如:西安高新第二学校以“美育浸润心灵”为主题开办的系列云展览,多次得到学习强国等官方媒体的报道,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营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数字艺术档案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美育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学校提供“艺术档案馆”,供学校对“艺术活动”做过程性记录。这种记录既可作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中的过程性评价支撑,也是美育浸润学生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展示了美育浸润教师的成果,体现了教师的数字素养。从长远来看,这种过程性记录的积累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美育浸润学校的成果,也是师生共同建立的数字资产,将成为学校弥足珍贵的一部分历史。

(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数字化为美育工作减负增效

陕西省共有近7000所中小学校,按传统工作方式根本无法深入细致全面掌握学校美育工作情况。

在省教育厅的统筹推进下,全省连续八年在“美育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上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年度自评”。各学校指定的管理平台负责人,在春季秋季开学就为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自评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使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落到实处。形成了以“艺术课程”开设、“艺术活动”开展、“艺术教师”配比、“特色发展”动态、“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为主的全省美育工作数字画像,既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学校在线记录、上级主管可在线督察。

关键词:宋亚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