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教育观察 > 教育资讯 > 正文

董占军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承担高校非遗工作三重角色

董占军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承担高校非遗工作三重角色
2024-08-14 11:40:5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重视中华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题思想高度一致、血脉相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生生不息的生动见证。2011年6月施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面有效实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4年5月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此次执法检查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文化方面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推进文化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强调和提升“公众参与性”,将普通民众和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文化教育工作者统一纳入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3]。其中,高等艺术院校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近年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院校的典型代表之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创作、传承传播为抓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持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大力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担负新时代高等艺术院校的文化传承使命。笔者认为,高等艺术院校在非遗工作中需承担三重角色:学科专业建设的引领者、专门人才培养的践行者、传承传播与发展应用的开拓者。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建设“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系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简称“非遗学”)是新时代诞生的一个独立的新兴学科。较早倡导“非遗学”的文化学者冯骥才指出,“本世纪以来,非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社会上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在学术上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它需要我们认识的高度与自觉,需要学术的创新。”“目前非遗学虽属初创阶段,向前展望,它一定是一个前途无量、具有宏大和深远发展空间的学科,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由于它凭借于我国的非遗,必定还是一个具有中国和东方特色的学科。任何一门学术的最高目标,一是构建成它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二是实实在在服务于相关的社会事业。面对着中华大地上数十万项彼此千差万别的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学任重道远。”[4][5]

非遗学是一个与民俗学、民艺学、艺术学、民族学、博物馆学、口述史学等多学科重叠或关联,并交叉、融合、合作的多元交叉学科。它的诞生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也与数十年来的民间文化、民间美术的研究进程相辅相成,诸多高等艺术院校参与了这一过程。比如,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创办民间美术系,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和非遗研究与保护方面做出了诸多实绩。

1234...全文 7 下一页
关键词:董占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