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教育观察 > 教育资讯 > 正文

董占军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承担高校非遗工作三重角色

董占军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承担高校非遗工作三重角色
2024-08-14 11:40:5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学术研究机构的设立和诸多保护与研究的实践行动,为非遗学的学科建构奠定了重要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便开始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收集保护和田野调查。1987年,学校成立民间美术研究组和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组,有针对性地制定民艺教学计划。1989年,学校成立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附设民艺展览馆,陈列展出16个门类的民间工艺品。1996年,学校成立中国民艺研究所,首次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命题,制定并实施“民间文化生态保护计划”。1998年,学校设立中国民艺博物馆,形成中国民艺生活档案的体系化展示。2004年8月,在我国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首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之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即于2003年在中国民艺研究所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2006年起,学校连续获批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08年,学校的中国民艺研究所获批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6]。

2011年,我国首部系统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保存工作的专门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我国非遗保护政策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学校也因此获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手工艺研究基地”。2012年,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用及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被评为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指明目标方向。2021年8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获批建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艺研究院,进一步致力探索民艺保护、创作、研究、教学、传承推广的中国民艺传承发展创新体系。

高等艺术院校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主体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是指负有保护责任、从事保护工作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相关组织、团体和社会有关部门及个人。高等艺术院校在非遗资料的发掘、收集和整理、研究,特别是非遗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200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始全面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包括民艺学在内进一步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民间手工文化产业研究、艺术人类学等方向。

202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推动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具备条件的高教科研机构聚焦非遗人才需求,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相关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下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这为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

2020年以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论证研究,参与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专家论证会、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硕士人才培养论证、建设工作。论文《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与人才培养定位》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定位,应在遗产学研究的主体结构上面向多学科交叉属性与发展优势,明确学理基础、学科范畴、学术方向;厘清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目标,总结学科建设内涵,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人才培养要面向当前社会需求,以产出为导向,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高度、实践成效、国际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7]。

关键词:董占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