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教育观察 > 教育资讯 > 正文

董占军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承担高校非遗工作三重角色

董占军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承担高校非遗工作三重角色
2024-08-14 11:40:5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1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历史学类”下增设文化遗产专业;2020年,在“艺术学理论类”下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结合学校非遗教学开展情况,2022年,学校向教育部申请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2023年,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备案审批,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2024年,学校开展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生培养。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中国民艺学、中国手艺学研究,推进传统非遗的设计转化与发展

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的设置与践行,是培养非遗学专业人才的基本保障。十多年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非遗研学三个层次的教育教学体系。本科教学方面,在“以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艺术学理论及相关学科为支撑、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中,打造“中华传统造物造型艺术”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与中华传统造物造型艺术体系,搭建“工艺美术+”课程框架,设立“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将传统手艺和造物智慧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传统工艺美术和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禀赋为依托,在语言、题材、元素、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设计。

研究生培养方面,2007年自主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始招收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方向研究生,目前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民艺学”“民间手工文化产业”等7个相关研究方向、“民间手工文化产业研究”“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民间造物艺术专题研究”“民艺学”“中国古代生活方式与设计研究”“传统髹饰工艺与当代应用研究”等10多个相关课程。其中,“民间传统造物艺术”课程为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方向在校生80余人,约占研究生总数的15%,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创)+“中华传统造型体系和中华传统造物体系”(两造)为主线,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程体系,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

非遗研学方面,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规划》指出:“推动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8]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民艺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教育教学资源,与省内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国内大中小学加强沟通交流,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共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文化推广与教育活动,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文化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海外华裔青少年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等称号。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知识架构及其与艺术、设计的内在联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专业与通识课程体系。在艺术学、美术学、艺术史论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非遗文创周边设计”“非遗文化调研和设计”等专业课程,在工艺美术、公共艺术、造型艺术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专业开设传统图案、传统装饰、传统造型、传统色彩、传统材料以及染织、金工、雕刻、髹饰等具体门类的传统工艺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组织教学。学校全面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通识课程,如“非遗影像”“剪纸艺术”“传统扎染”“珐琅工艺”等,从传统造型艺术到数字新媒体设计,各专业普遍开设“非遗学”课程,使融汇于传统衣饰器用、环境装点、节令风物、人生礼仪、游娱玩具、生产工具的民间艺术语言、智慧、精神成为今天艺术与设计人才的文化滋养,使民艺不仅是“源”也是“流”,不断发展。

关键词:董占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