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教育观察 > 教育资讯 > 正文

董占军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承担高校非遗工作三重角色

董占军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承担高校非遗工作三重角色
2024-08-14 11:40:5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匠心独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50周年回顾展”于202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共展出作品400余幅(件),涵盖多种艺术门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成设计转化,总结回顾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发展成就。“走进田野——潘鲁生艺术特展”于2024年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展览作品取材于田野民艺,回归于生活日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受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委托,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学校自2015年开始承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项目,至今已经开展了包括剪纸、木版年画、陶瓷烧制、木雕、织绣、泥面塑、内画等在内的20余期培训任务,培训非遗学员近1000人。在研培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注重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并以非遗培训为平台,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依托设计院校专业优势,将现代设计融入非遗课堂,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引领传承人艺术思维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构建,提高非遗学员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现代转化的能力。依托学校在传统工艺保护、民间工艺研究、非遗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展示交流和传承实践等活动,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非遗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学校非遗保护相关专业建设。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省内地域文化特点,精心组织教学,把研培办出了本校特色,得到了一致好评。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急需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而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2007年以来,广东省开展的省级古村落抢救、保护专项工作就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技术的作用[10]。伴随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到来,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交互技术、云渲染技术等数字技术与文博系统的融合发生着巨大变化,数字技术在文博系统的应用呈现高度集成、加速深化的态势。数字化呈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11]。有鉴于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响应国家教育现代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民间文艺现有教学、科研资源,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民艺传承,探索“民艺+AI”实践路径:搭建天工开物大模型平台,成立人工智能设计研究中心,立项人工智能设计产业学院,将东方文化和传统符号融入人工智能设计创作,丰富中国传统图像艺术语料库,致力构建造型、图像、色彩等视觉文化系统,促使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科技成为非遗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新动能。

创新非遗参与式数字化保护传承,深入开展“AI for Design”教学改革,组织“民艺+AI”主题课程作业展览,筹建AIGC产学研共同体、出版系列教材、推广优秀教学案例等举措,实现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转化与守正创新,精彩呈现民间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方面的创意智慧与实践成果,切实推动非遗学科的智能化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升级。创新“民艺+AI”展览展示,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人工智能与设计教育的有机融合。举办山东省美术馆“塗龙季”第三季“画龙点睛”人工智能生成艺术展,组织策划山东博物馆世界博物馆日“未来的传统”人工智能生成艺术展、潘鲁生民艺馆(中国民艺博物馆)“民艺AIGC”生成艺术展等各类展览,持续推动数字时代民间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董占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