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李想集锦】(369)丨中央发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文件的19个看点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5-27 16:10:32

中央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文件是一个行动中的纲领——值得重视的19个看点。

中央1.jpg

有一段时间没发国企改革的文件了,这次是党中央、国务院发的文件,何况这是2024年6月便开会通过了,是2024年9月21日发的文件,改了又改,这个文件自然引人注目了。

5月26日,新华社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这是新时代完善企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2016年10月10日,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并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这次文件没有在“是什么”、“为什么”上多说什么,重点在“怎么做”上提要求,就是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制度,是一个在改革发展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文件。不是为文件而发的文件,是解决问题的文件。现在,找出其中有特点的话与大家进行交流。

看点一,发文件的目的是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文件。这个文件一共8个部分、19条具体举措,起草得干脆利落,只有3700多个字。其中,两段开头用“工作中要做到要目标是:”不说多余的话,一点也不肯多说。哪些问题,一些国有企业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不清,一些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有待规范,这两点就很突出。文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些明确的规定性语言。

看点二,总体要求明确四个着力点,有纲领性特征。就是1、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2、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础;3、以完善公司治理为重点;4、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四者关系,定位清晰,有内在逻辑。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定位是具体的。

看点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产权制度的基础。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十六字”方针,后来有几年不大提了,有一阶段,人们讲中国特色,连产权也不敢讲了。这次重申,让人们吃了“定心丸”。

看点四,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各类企业”的“三个坚持”,表明这个文件是国家发改委主持,由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全国工商联参与的文件,抓落实的是发改委。2018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每次会议与文件,都出现类似的话。看来国家工商联是要重点抓这件事情了。

看点五,目标明确,分两步走。经过5年左右,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到2035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满足发展需要”,这句话,看来是反复推敲过的。

看点六,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明晰党委(党组)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的“边界”,提高前置研究讨论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这些语言,不是笼统的语言,有的放矢,哪壶不开提哪壶,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这几处,是整个《意见》的精彩之处。

看点七、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部分,做出明确的规定。提出归属清晰、结构合理、流转顺畅的企业产权制度。提出国有企业要根据“功能定位”,逐步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鼓励民营企业构建简明、清晰、可穿透的股权结构。

中央2.jpg

看点八,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边界划得好。加快建立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对党委(党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找出区别,分别提出要求,很很具体,显然也是反复推敲了的。

对经营管理层的作用,提出全面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鼓励国有企业参照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方式,更大范围、分层分类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这是属于改革的内容。

看点九,支持民营企业优化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规范组建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鼓励家族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是重点。

看点十,发挥资本市场对完善公司治理的推动作用。强化控股股东对公司的诚信义务,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的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还有分红,要求也具体。

看点十一,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这次放在突出位置。其中战略管理、内部管理、风险管理、科学民主管理。这四个方面规定得很具体,说了一些新话。科学民主管理,很久没有人说了。战略管理,在当前搞十五五规划,更强调了。

看点十三,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专设“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一章。从创新组织形式、要素配置效率、激励机制设计等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推动企业引进或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健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都是破解难题的办法。

看点十四,发挥资本市场对完善公司治理的推动作用,显得全面。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的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严格落实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还有分红,是经验之谈。

看点十五,健全鼓励企业注重中长期价值创造。赋予项目团队充分自主权,有效运用多种方式强化激励。

中央3.jpg

看点十六,在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推行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这意味着今年大年可以多发一点,明年小年可以少发一点,企业有一定的权力。

看点十七,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支持企业将文化建设融入战略管理、生产经营、员工培训、考核评价等全过程。这点在过去一般是不提的。这与当前重视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

看点十八、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强化资本充足性管理和公司治理监管,严控流动性风险,推行金融控股公司整体并表管理。

看点十九,完善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指引,这是国企改革的难点,也是重点。深化分类授权放权,优化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引导国有企业注重内在价值、长期价值,这点做到了,国企改革就会向前推进一步,当然并不容易。

上面这些话,都是《意见》中说的,纲领性的东西,说得实在,提示一下,所以觉得这是在当前的企业改革中有行动纲领意义的。

中央4.jpg

李锦的《新质生产力与新国企》第二次印刷发行。

中央5.jpg

目前,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唯一的一本从国企角度研究新质生产力的著作。第一版已经脱销,第二批已经印刷发行。

联系电话:15266690288(由李锦亲笔签字,直接邮发)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367)丨我是怎样在调查研究中解放“资本”这个词的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责任编辑:康裕新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