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成为全国旅游市场“大黑马”,威海凭啥?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3-09-05 09:33:13

线上“火热”,线下“燃爆”,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到处都是人人人从从从众众众……今年,威海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网红”城市。

图片

许多威海市民都切实感受到“红”与“火”的热度:海水浴场每天跟下饺子一样,火炬八街、韩乐坊、猫头山等网红打卡地更是人潮汹涌。

图片

用大数据来佐证更加直观:携程、美团等平台数据显示,“五一”黄金周,威海市在线旅游出行人次同比上涨1705.16%;端午小长假,威海市纳入监测的16家收费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人次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37.19%和412.79%;暑期威海单日客流量最高突破85万人次,旅游订单量较2019年暴涨369%,居全省第一。《抖音2023暑期文旅数据报告》显示,根据抖音相关内容打卡数量排序,威海排名“热门小众旅游城市”榜第二位。在马蜂窝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人气最高的自驾游城市中,威海排名全国第三。

今年威海一骑绝尘、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旅游市场的超级“黑马”,究竟有何破圈密码?

一条公路

图片

作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滨海小城,威海极高的颜值和松弛的生活节奏本身就自带“流量密码”。霞光尽染的半月湾、萌态十足的猫头山、海天一色的国际浴场、甲午战争纪念地刘公岛……这些都是威海旅游的高频热词,代表的是威海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魅力和历史底蕴,其中大多是免费且高颜值的景点,随手一拍皆是大片,深受推崇“颜值即正义”的年轻人所喜爱。于是,“特种兵式旅游”旋即在威海展开,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汇集于威海,就连各类综艺节目及明星博主们也在这里玩出了花样。

图片

旅游要想“出圈”,就要不断创建品牌,丰富打卡型场景,塑造唯一性IP。从2019年开始,威海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打造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这条全长1001公里、蜿蜒于青山大海间的自驾公路,将威海90%以上的核心文旅资源连成一线,有效解决了景点分散的问题,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这里万物自有节奏,小清既静,小闲既欢,吸引着无数自驾爱好者前来打卡,在山海间感受风光之美和人文之盛,最后再来一盆海鲜大餐,让美味的愉悦一扫旅途的疲惫。

数据显示,“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带动威海目的地热度上涨492%,自驾游占比达77%以上,2至3天“深度体验游”占比提升80%。

图片

此外,旅客需求结构的变化也谱写了威海旅游的新篇章。随着社交平台旅游攻略的迭代更新,人们的出行计划不断丰富,传统模式的旅游产品已难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今年7月以来,“Citywalk”(城市漫步)相关旅游搜索热度上涨幅度较大。继此前“特种兵式旅游”大热后,大众的旅游习惯进入了由“快”转“慢”的阶段。新业态下的年轻群体更倾向于在旅途中深入探寻城市的市井人文气息,曾经的“走马观花式”观景游逐渐开始向慢休闲、深体验转变。巧在威海的每一处山海间既藏有松弛休闲又都充满活力激情,多元的海滩生活,给都市弄潮儿们奉上了一场场狂欢盛宴,自驾、露营、帆船、冲浪、音乐节等年轻化文旅业态,精准“圈粉”年轻群体,威海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

一波推广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全民融入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社交平台,人人都兼具消费者与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网络“种草”效应成为激发年轻人旅游的新趋势。抓住喜欢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的年轻群体,就找到了城市营销的流量密码。威海由小众走向大众,网络社交媒体“功不可没”。作为新晋旅游城市,威海虽没有老牌旅游城市历史积淀的“大咖光环”,但却有着超前谋划、提前布局的“先锋意识”。

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提前预判疫情过后旅游市场趋势,经过缜密策划实施,一场历时三个月的“潮拍千里山海”全媒体推广活动,让处于旅游淡季的威海突然火了。活动由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威海市广播电视台承办,以设置网络话题、邀约达人共创、预埋爆款作品、现金奖励征集的方式,引导广大网友在冬季深入威海千里山海,将亲身体验的美景、美食、文化拍摄成短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分享各自看到的“不一样的威海”。威海市广播电视台“观威海”“威海跟我玩”等2400多万粉丝全媒体矩阵“领衔主演”,全市旅游达人及摄影爱好者争当“主角”,利用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开展大范围、高密度、深层次的宣传,形成全网关注、全民参与的强大声势。冬天的威海飞雪漫舞、温泉氤氲、天鹅翩跹、牡蛎肥美,在镜头里特别“出片”。一个个惊艳的场景通过网络传播,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们“按图索骥”来到威海实地体验,继续记录和发布威海冬日的精彩。活动期间,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潮拍千里山海”话题标签下发布短视频4200多条,累计播放量高达11.2亿次。

图片

如果说天气寒冷是海滨城市传统旅游的劣势,那么放大寒冷的视觉效果,反倒是吸引年轻人眼球的一大优势。当寒潮带来的低温和暴雪天气将城市一夜之间“速冻”,“观威海”抖音号创意推出“北极圈威海分圈”“威海冰河世纪”网络话题。这种夸张的语体配合震撼的景观,特别契合年轻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网友们纷纷跟风打卡拍摄,共同制造网络热点。这两个话题标签下的作品播放量也很快突破了10亿。媒体宣传,达人引流,全民参与,持续高频和高质量的传播,让冬游威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推动冬季旅游市场强势回暖,也带动了春夏旅游持续火爆。

“潮拍千里山海”全媒体推广活动,是一次用互联网思维、反季节宣传城市旅游的成功尝试,2023年4月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山东2022年度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十大优秀案例。

一个矩阵

如果说千千万万个自媒体是将“网红”城市涌上潮头的浪花,那么一个个主流媒体就是洪流背后的“推手”。作为城市的“新闻发言人”,威海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一直坚持用融媒体的方式宣传推广威海城市形象,致力于让威海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曝光和关注,从而提升城市影响力。近年来,威海市广播电视台主动策划、精心创作了大量短视频、图文及网络直播作品,把一张张城市名片推向全国。据统计,仅2023年内发布的文旅主题相关作品就有4600多条次,点击量超过5.2亿。

威海广电官方客户端“我的威海”长年开设多个旅游专栏。《威海游玩美食攻略》栏目详细讲解威海旅行、餐饮、交通出行等“功课”,《原来你是这样的威海》栏目从外地和外国客人的视角发现“怦然心动”的威海,《这就是努力的威海人》栏目展示出热情好客、文明诚信、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城市主人群像。

图片

“威海跟我玩”是威海广电官方旅游新媒体账号,全网粉丝75万,获评TRUE文旅超级评价榜·2022年度影响力旅游博主。继2019年带火威海火炬八街之后,这个账号2022年发布的短视频《威海的北山路》全网播放量7050万,获赞227万,转发56万,评论25万,又给威海“制造”了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2023年暑期旅游人数暴增,“威海跟我玩”及时推出《八月底九月初才是来威海最好玩的时候》《别在火炬八街人挤人了,这些本地人常去的小众打卡地收藏一下》等内容,引导游客错峰出游、向各区市分流。

威海广电官方美食新媒体账号“食尚真探”拥有66万粉丝,主播思源带着粉丝一起发掘来威海旅游最值得品尝的宝藏美食,《高铁站随机邀请游客吃威海海鲜》《花200元能买多少威海特产》等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过千万。镜头里记录的是威海的美食,网友感受到的是威海人的热情与实在,一帧帧画面都是“烟火气”与“幸福味”的碰撞!

全网825万粉丝的新闻大V“观威海”以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为切入点,聚焦精致城市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活力。在短视频新闻《广东旅行家自驾环游中国,来到山东威海被彻底征服》中,来自珠海的“旅行家魏十一”给予威海高度评价:“整个城市的干净程度,超越了我去过的所有地方。朋友让我推荐一个比较好的城市旅游,我的首推永远都是威海,如果非要给它打一个标签的话,那就是非常适合慢生活的一个最美海滨城市。没错,就是最美。”另一条爆火短视频《新闻姐谈威海旅游经历:被很多小细节戳中心窝》讲述了浙江城市之声主持人“新闻姐”来威海旅游被酒店服务员、停车场保安、网约车司机暖到的诸多小事,她说:“我在威海这几天遇到的人,感受到的就是淳朴、真诚、厚道。”这条新闻的点击量突破3000万,触发了16000多位网友的共鸣。广东网友“鲍影潮”跟帖:“十几年前自驾车到威海,在海鲜市场车钥匙不慎丢失。海鲜市场几户商家全部停止营业帮我找车钥匙,终于找到了,我拿出二百元钱要感谢他们,他们谁也不要,让我太感动了,至今难以忘怀。每当朋友同事要去山东,我会告诉他们,到威海去,那里有淳朴热情的威海人。”江苏网友“发哥4924”点评:“整个山东各级政府和人民都动起来了,这就是好客山东的最好证明,政通人和才能国泰民安!”

一城好人

威海是一座因景而“热”的城市,也是一座因人而“暖”的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知道,招待客人,仅有外表的风光是不够的,唯有提升内在的“温度”,才能换来更长久的“热度”,唯有树立起良好的城市形象,才能将“流量”变“留量”。为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威海各级政府部门及全体市民上下一心,全力开启“宠客模式”,发布《致全市文旅行业经营单位的倡议书》《争做威海全域旅游文明志愿者的倡议书》,启动“‘一城仁爱风’志愿助旅”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等,人人发扬城市主人翁精神,处处彰显文明城市的底色。

4月19日,4A级景区侨乡号游轮率先官宣“2023年客房不涨价”,承诺酒店标准间最高上限298元/间夜,且“可根据实际情况下调价格而不高于此价格”,在这个一房难求的旅游旺季,体现出不做一锤子买卖的威海旅游企业的胸怀。五一假期,本地百万粉丝网红“侯美丽的家乡美食”走进威海的景区和淄博的高铁站,向游客免费发放喜饼等特产,热情欢迎四海宾朋来威海吃美食、看美景。暑假期间,三位热心的威海企业家在半月湾海源公园摆了个爱心公益烤肠摊,每天向外地游客送出食品饮料约1500份,顺带普及骑行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知识。市民韩大伟带着两个孩子连续多日到海水浴场沙滩上清理游客丢弃的垃圾,他说:“为了美丽的威海,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游客眼里的威海人是什么样子?自称“社恐”的旅行博主赵澍一个人来威海游玩,记录了行程中的点滴故事:从帮他盘点威海游玩攻略的本地大哥,到给他刷公交卡的本地大爷……在威海的种种经历,让他直呼“这就是好客山东,这就是好客威海。”青海网友“Fairy”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她无攻略来威海旅游,没想到被热情的民宿老板安排得明明白白,网友纷纷表示想交个威海朋友。黑龙江游客苏大姐在观光车上目睹了司机打电话帮游客找回失物的这一幕,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说:“论好客啊,还得是山东人。”法国友人玛莲来威海避暑,对于干净的沙滩和好客的市民印象深刻,总结下来一句话就是“很nice!”来自天津的游客姜涛与朋友深夜吃完饭,被烧烤店老板开车送回酒店。她盛赞威海人的热情,说“有机会还要再来。”淄博游客马先生的家人在钓鱼时被鱼钩勾伤,危急时刻,过路司机任师傅免费给他们送到医院后匆匆离去,只留下一句话“我们都是山东人,应该的。”

类似的暖心事儿还有很多,正是这些用心用情的“留客之道”,让威海实现了旅游口碑与经济效益的“叫好”又“叫座”。威海人的好客基因,源于这片红色热土孕育出的好人文化。今年3月至8月,威海市广播电视台主办“幸福威海好人之城”新媒体话题挑战赛,征集威海好人好事纪实作品,累计点击量达到2.1亿次。从众多参赛作品中,网友们看到了跳冰湖勇救落水老人的90后女辅警张鑫圆、路遇昏迷病人果断跪地急救的女医生崔亚、面对货车自燃一路狂奔冲进隧道灭火的交警蔡东、组织爱心车队在大雪中救援被困车辆的市民徐辉、掏出自己的钱借给患者看病的医生王艳娇,还有主动停车挪走路中央带钉木板的司机、推着轮椅陪残疾人看风景的志愿者、捡万元现金归还失主拒绝酬谢的环卫工人……在威海大地上,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良德善行蔚然成风。

图片

有人说,吸引外地游客的是半月湾的那一抹橘红色的日出,是火炬八街那条蓝色海平面,是深夜热闹又安全的夜市。其实,让威海火的不仅是美景,还是每一位热情善良的威海人,更是每一位来到威海为城市火爆贡献热度的客人们。归根结底,威海今年能够在线上线下“火出圈”,关键在于做到了赢得人心。一波接一波充盈着向真向善向美的大流量,不断诠释着“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最为亮丽的城市形象,加速了客流“井喷式”爆发。“流量”与“留量”的背后,是全体威海人的齐心协力,也是广大游客为威海投上的信任一票。

来源: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窦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