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建设的软实力与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化建设应首当其冲。
威海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占全省的1/6、全国的1/36。海洋特质和数千年历史积淀,为荣成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荣成市共有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6处,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240项。近年来,荣成市大力推进海洋强市和文化强市建设,持续提升滨海区位优势、海洋资源优势、传统文化优势,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发展齐头并进,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
新时代新征程,对于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应满足于眼前、止步于当下,立足荣成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更要全面推动海洋文化创新发展,让海洋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魅力。
推动海洋文化创新性发展
千百年来,在与大海的搏击中,荣成沿海渔民创作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渔家锣鼓、渔家秧歌和渔民号子,统称“三渔文化”。
渔民号子
近年来,荣成市深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实施全域普及、全景展示、全民共享,达到了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效果,走出了一条乡土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以“三渔文化”为代表的荣成海洋文化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渔民文化之乡等称号。
实现海洋文化创造性转化
海洋文化的当代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不断推动海洋文化在文旅融合中实现创造性转化。
赤山非遗创客中心非遗传承人教授非遗剪纸技艺
近年来,荣成市将35处非遗展馆、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非遗体验馆、非遗工坊、传习所等纳入旅游线路,加强游客互动,打造网红非遗空间,年接待研学团队20多万人次。引导非遗传承人将非遗作品向旅游产品方向创新,成立文旅集团专业化运作的非遗产品开发,实现非遗可听、可看、可吃、可赏、可买。持续举办渔民开洋、谢洋节、成山头吃会等极具海洋文化特色的非遗文旅活动,把祭祀表演、文化娱乐、旅游美食融为一体,仅2021年东楮岛村“渔民开洋、谢洋节”开幕式就为当地吸引游客两万多人。
成山头吃会
打造海洋文化特色化品牌
2008年“渔民开洋、谢洋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如今,已成为集文化传承、非遗体验、观赏游玩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节日,是荣成市重点培育的特色文旅品牌。每逢谷雨节庆,渔民节开幕式上的“三渔文化”表演,都将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极具震撼的视觉体验。
渔民节开幕式
海洋文化的保护传承,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为有效推动全民传承,荣成持续推动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和非遗技艺推广普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渔家锣鼓、渔家秧歌以及腰鼓培训,年培训20余万人次。
渔家腰鼓
2021年春节,荣成作为全国14个县市之一参与文旅部“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推出的大鱼岛渔村村晚在央视频、国家公共文化云和央视综艺频道、农业农村频道进行了直播、展播,点击量突破300万。2022年,西霞口渔村村晚再次入围文旅部“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全部由本地村民参与演出,展现出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社会各界对海洋文化的尊重、保护和传承意识有了质的提升。
2022年西霞口渔村村晚现场
(来源:威海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