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济南:下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棋”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12-22 18:53:40

据济南市科技局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745.78亿元,总量居全省首位。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两者互为牵引、互促共进。实践证明,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发展的效率、动能和优势,有助于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济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闭环链条,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累计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5个,路演成果转化项目47个、金融机构科创产品14个;今年1-10月全市科技服务业营收456.1亿元、增速7.6%。成绩的取得,是济南市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投入和努力的结果,也凸显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进程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诸多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稳定性。

下好“融合棋”,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当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济南着力构建高效、稳定、可扩展的平台架构,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引进落地多家中国科学院研发机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例如,世界最高水平铁基超导线材研制成功,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设施保持吨级物体运行速度世界纪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同时,打造构建实验室体系,加速布局研发平台,济南现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4家、省实验室3家、省重点实验室126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35家,院士工作站51家,增量和总量均居全省首位。这些都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好“融合棋”,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不仅是创新的主体,更是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因此,要从制度层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要承担者、科研组织的核心力量以及成果转化的积极推动者。济南完善惠企政策落实机制,编制印发《科技创新政策手册2024》,包含34项政策兑现事项,便于企业快速了解使用政策;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市级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建立企业“出题”、政府“选题”、高校院所联合“答题”新机制,3年来成功揭榜42项、累计投入3.5亿元。通过这些措施,充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促使企业真正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

下好“融合棋”,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今年以来,济南先后举办历城区半导体和空天信息产业、钢城区精品钢产业等7个专场对接会,活动采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金融产品路演+后期跟踪服务”的形式,推动科技项目签约、融资需求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市内转化。为破解企业融资难和成果转化难题,济南积极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集融资、路演对接、项目孵化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不论是完善工作机制、畅通对接渠道还是构建平台体系,只有让科技创新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从而促进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才能体现出创新成果的实际价值,为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相信济南从体制机制、企业主体、金融支持、人才环境等多个维度入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就一定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来源:舜网 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董硕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