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数字设施“智”理,智能农机“慧”耕,青岛胶州市春种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2-22 09:12:34

2月18日下午,在青岛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胶河源)的种植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物联网智慧化自动控制系统,为日光温室内的西红柿种植作准备。这套系统即将正式“上岗”,成为这批西红柿种植全流程的“主责管家”。

青岛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物联网智慧化自动控制系统。

胶河源种植基地位于胶州市铺集镇彭家庄村,占地面积约1104亩,年生产蔬菜2500余吨。这几年,在原有设施蔬菜的建设基础上,充满“科技范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这里逐渐铺开。

“温度19.2℃,湿度66.5%。”看着日光温室里屏幕上实时显示的环境参数,胶河源生产经理高成敏介绍,物联网智慧化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让他们不再凭经验“拍脑袋”判断当下环境是否适合种植。“在系统的中央控制室输入种植计划,比如今天要种草莓西红柿,系统就会生成最适宜的种植参数模板,自动将日光温室内的环境调节成对应的‘小气候’,咱等着种就行了。”他说。

物联网智慧化自动控制系统不仅让前期种植轻松,也能将西红柿的生长过程管理得井井有条。传感器会将实时采集的土壤pH值、温度、湿度等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室,一旦发现数据偏离预设阈值,中央控制室便会“指挥”日光温室执行棉被收放、风口开关、水肥供给量调整等动作,以此来调控环境参数。

这种从凭经验转向靠科技、靠设施,使种植更高效、更精准的景象,不仅发生在温室大棚里,也在胶州12.9万亩的马铃薯田地上得以展现。马铃薯是胶州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顺应产业深耕,胶州市马铃薯耕种管收的配套机械也在持续升级。目前马铃薯播种机已经迭代至第26代。

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第26代马铃薯播种机。

2月19日下午,在胶莱街道的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振业向记者展示了第26代马铃薯播种机。这台设备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起垄、播种、喷药、覆膜、覆土、铺滴灌带等种植全流程作业。和人工种植相比,不仅每亩成本能节约350元左右,还能大幅提升播种的精准度。

“传统机器采用机械推种方式,容易出现种勺从种箱中舀不出种子,或者一次舀出好几颗的情况。第26代机器换成电子震动排种,能让每个种勺中每次都精准投放单粒种子。再配合增大种筒倾斜角度、加宽种筒、加大种勺等细节优化,不仅让播种株距更准确,还将种子的漏播率和重播率都稳稳地控制在1%以内。”李振业进一步补充道,自去年11月起,企业就加紧生产备货,到3月中旬,该马铃薯播种机预计能销售约1000台。

传统的机械推种方式改成电子震动推种方式后,能让每个种勺中每次都精准投放单粒种子,将种子的漏播率和重播率都稳稳地控制在1%以内。

第26代马铃薯播种机增大种筒倾斜角度、加宽种筒、加大种勺,能让播种株距更准确。

在胶州,不仅有充足的新机器正加紧生产,农机维保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同日,在胶西街道李旺屯村的青岛秀臣农机专业合作社内,合作社成员在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正对各类农机进行检修。“我们最近重点检修的是用于马铃薯播种的播种机和拖拉机。部分检修好的机械已被租用到内蒙古等地区开展马铃薯播种工作。三月上旬,胶州的马铃薯播种也将大范围开展。”该合作社理事长李秀臣补充道,为了小麦在三月份镇压和四月份飞防,镇压机、无人机都在同步检修。

青岛秀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李秀臣正在检查无人机情况。

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科科长戴文生介绍:“春节前我们就组织全市各农机合作社开始进行检修工作,目前累计检修各类大中型拖拉机6000余台,各类播种机具5800余台套,其他配套农机具近10000台套。”

(来源: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责任编辑:董硕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