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过敏性疾病门诊郅莉莉副主任医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皮肤病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影响因子11分,中科院分区1区Top)发表了一篇题为《Pediatric Arsenical Keratosis》的病例报告,第一作者为李旭博士研究生。该篇简短的病例报告背后隐藏着一个漫长而疑难的临床诊治故事,体现了临床实践中深入细致诊断的重要性。
1.病例回顾
该病例患儿是一名8岁女孩,长达数年反复出现喘息、皮疹症状,并伴有IgE及SIgE阳性,曾多次在外院呼吸科、皮肤科及变态反应科接受诊治,先后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和“特应性皮炎”。尽管经过了长期的药物治疗,但患儿的症状并未显著改善,患儿家属长期困扰于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的症状,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最终,患者被转诊至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过敏性疾病专科门诊。在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而深入的临床检查后,发现患儿掌跖部存在特殊的黄色角化性丘疹,同时躯干部表现为不规则的斑驳样色素沉着。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存在慢性环境毒素暴露的可能性,在仔细的回顾患者的用药史发现,患儿幼年曾因癫痫病史接受过某种未明确的口服“偏方”治疗,这一治疗可能是造成长期环境毒素暴露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关键线索,团队迅速组织联络了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学科间的会诊,进一步的血液检测显示患儿血砷水平显著升高,远高于正常范围。随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证实了大家对砷性角化病的临床推测,明确诊断为极为罕见的儿童砷角化病(arsenical keratosis)。针对该病症,团队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包括立即停用疑似药物,并开始系统维甲酸治疗。治疗后不久,患者的皮损逐渐改善,血砷水平也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长期随访过程中,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未再出现反复喘息发作及严重皮肤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佛山医院)过敏性疾病门诊依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强大的临床与科研平台,自2021年成立以来,团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包括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共5项。尤其自2025年以来,在郅莉莉作为通讯作者的带领下,团队在生物治疗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研究论文陆续发表于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包括《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影响因子8.4分)《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影响因子6.3分)《Dermatitis》(影响因子4分)和《Jour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影响因子3.7分)等,彰显了团队在过敏性疾病临床诊治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影响力。
临床实践提出科学问题,科学研究回馈临床实践。每一个疑难病例的成功诊治,都是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成果体现。过敏性疾病门诊始终秉承着这一理念,聚焦临床实际需求,不断探索与创新,以精准的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又以严谨扎实的研究成果,指导并优化临床诊疗策略。未来,过敏性疾病门诊将继续致力于在过敏性疾病领域的科研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不断提升患者的医疗体验和健康水平。
2.专家介绍
郅莉莉,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变态反应学的基础与临床工作近20年。长期致力于标准化过敏原体内外诊断,肺功能检查,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及儿童过敏性疾病慢病管理,所带领科室门诊获得中华医学会下属中国首批规范化皮下免疫治疗示范门诊单位称号,所带领团队参与第二次中国人群过敏原多中心临床调查;近三年来作为第一、共同第一及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3篇,担任SCI期刊Clinical&Experimental Allergy, BMC Public Health,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Interactive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及Journal of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ology 等数十本杂志审稿人。担任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官方期刊《Allergy》杂志中文版编委。
社会兼职:中华预防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过敏科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支气管哮喘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