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马悦英 | 沉浸式感受山西省博物院文物的魅力,邂逅太原路路通畅的意外之喜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0-13 16:49:16

来到太原的第一天,我们便沉浸在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时空对视中,随后马不停蹄地驾驶车辆,最终将自驾的车轮停泊在山西省博物院门前。

这座形似“鼎”字的巨大建筑,恰如一个敞开的宝盒,等待着向我们倾诉华夏五千年的秘密。

步入大厅,青铜器的冷光与陶俑的土色交织,形成一种奇特的视觉韵律。

人们常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但此刻我觉得,这座博物馆分明将整个山西的地下与地上都装进了它的腹腔。

乘坐电梯到二楼的“晋国霸业”展厅里,人群忽然稠密起来。我们在玻璃展柜前遇见了那件镇馆之宝“鸟尊”!

舒建新指着这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说:“看凤鸟回眸的姿态如此生动,尾羽化作象鼻般的支脚,它形成完美的力学平衡。”讲解员说:“这是晋侯燮父的礼器……”我却看见那只神鸟的眼里,闪烁着某种超越时空的狡黠光芒。

它身上斑驳的铜绿不是岁月的伤痕,而是时间的勋章。

回眸处,“侯马盟书”静静地躺在恒温恒湿的展柜里。“看呀!这些春秋时期的玉片与石片上,朱砂写就的文字依然鲜艳如血。”我赶忙凑到舒建新的身旁俯身辨认那些古老的誓言,忽然意识到自己正与两千五百年前的谋士们共享同一种注视。

那些笔画间的犹豫与决绝,分明还带着书写者手掌的温度。盟书旁的数字显示屏循环播放着文字释读,现代科技与古老文明在此达成了奇妙的融合。

三楼展厅中央,虞弘墓汉白玉石椁被特别的光束笼罩。这位北周时期来自西域的官员,将整个中亚的信仰与艺术带到了山西。

石椁浮雕上,祆教祭司手持火杖,粟特乐师拨动琵琶,骆驼在葡萄藤下小憩。这些异域图像与中原风格的雕刻技法融合得天衣无缝,让我想起今日太原街头仍能见到的西域面孔——原来丝绸之路从来不曾真正断绝。

“佛风遗韵”展区,我们与一座唐代菩萨像迎面相遇。她残缺的手臂反而成就了更完美的姿态,失去头颅的颈项曲线依然透出慈悲的弧度。

不同于常见的鎏金造像,另一尊菩萨通体素白,石质肌理中沉淀着一种内敛的精神力量。舒建新指着佛造像说:“在转头凝视的瞬间,我仿佛看见了青州老家佛造像的风采,她衣纹的波动并非石头的纹理,而是被千年香火拂动的真实褶皱。”

也许是因为刚从应县木塔真容前走过,在“土木华章”展区,我一眼就看到了应县木塔的微缩模型,那围着许多孩子,他们说笑着,有心的孩子拿着书画小本本勾画着木塔。

舒建新的目光却被一组不起眼的金代砖雕吸引——《妇人启门图》。“瞧瞧这件镇馆之宝:方寸之间的砖面上,门扉微启,妇人半掩的身姿含蓄而生动。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学意境,在后世戏曲与绘画中不断回响。”

我忽然理解,所谓“镇馆之宝”未必都是金光璀璨的重器,有时恰恰是这些小巧的日常之物,更能照见一个时代的精神质地。

当夕阳斜斜地穿透博物馆西侧的玻璃幕墙,我们才惊觉已在这里徘徊了4个多小时。

坐在大厅的长椅上,歇歇腿脚,翻看着手机里拍摄的照片,每一件文物都在视网膜上留下了重影。那些青铜器的饕餮纹、陶瓷上的釉色变化、壁画中飞天的飘带,在脑海中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走出博物馆时,迎泽大街上华灯初上,现代都市的霓虹与博物馆的轮廓在暮色中达成某种默契。一天都奔波在博物馆中参观着实挺耗费体力的。

到停车场开车前往我们要入住的晋祠宾馆,打开“高德导航”显示要24公里!正值下班晚高峰,舒建新说24公里的路程按北京的路况计算需要1个半小时,可高德导航上预估的时间只有15分钟。我和舒建新有点儿不相信,省会太原晚高峰那道路上难到都能赶上绿波路段?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太原城市公路网络宽敞至极,所有的放射线通道居然没有一点拥堵的现象,设计之到位,大街小巷路路通畅!

随着高德导航的指引,不一会就到达了晋祠宾馆,抬腕一看时间,从繁华的市中心到城边的晋祠宾馆仅用了15多分钟!我们特别诧异,这样的路程要是在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晚高峰期起码要一个小时。

舒建新说:“我开车的感觉似乎是在省际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没遇到阻碍交通的红绿灯。”不得不说省会太原的城市交通网络太便捷了,为太原城市交通点赞。

文/马悦英,来源:茶马古道上)

  责任编辑:董硕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