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由成都市美术馆主办的“孟禄丁·极目”大型个展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幕。
作为艺术家在成都的首次大型个展,冯博一作为策展人,他以“极目”为主题,概括地确定了孟禄丁近些年创作的具有极简和形而上作品的关键词。展览首次系统、全面地呈现其近年来的十几组最新创作,展现了艺术家再一次的自我更新。
作为“85新潮”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有着脉络清晰的演变路径,历经超现实主义到表现主义、再到抽象艺术,他在质疑、创造与超越中向前推进,不同时期的作品面貌与孟禄丁的生活体验、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被业内视为当代艺术的缩影。
“孟禄丁·极目”展览现场
在持续近四十年的艺术历程中,从80年代的“元态”,到2000年以后的“元率”,再到他用机器创作的“元速”等系列,不断刷新着对“元”的体验与认知。2018年夏天,是“朱砂”系列的起点,他重拾手绘,将朱砂的物理性实现精神化,生成全新的视觉价值。在这一系列的推进中,延伸演化了“雄黄”系列、“石青”系列,原始能量与当代的语境相互激发,充分营造和建立了一个独属于自我封闭又无限延伸的视界。
“孟禄丁·极目”展览现场
对艺术家而言,或许材料已经不再是一个焦点话题,作品内在传递的观念与思想往往更具决定性意义。高达13米的大型装置作品《朱砂·祭》,是孟禄丁专为此次展览的最新创作,为现场引入了奇异的艺术张力,既来自装置占据空间的制衡,也来自牛皮、兽骨、朱砂制造的神秘的精神交流。
通过这件作品,孟禄丁进一步探寻“朱砂”的内涵,并经由这一自带神秘能量的古老物质,开启了抽象、现实、神秘、超验等多维度对话。
“孟禄丁·极目”展览现场
孟禄丁不拘于某一种风格或媒介,他总是在事物的本质之处展开创作,最终指向的却不仅是艺术的视觉结果。最新创作的锡纸拼贴“朱砂”系列作品,让人们看到他创作中一直延续的实验性的一面。通过引入火烧的概念,这一探索不仅展示出艺术家对朱砂特质的深刻理解,也传递着个人经验和对社会的认知。
“孟禄丁·极目”个展开幕座谈现场
展览还特设文献回顾板块,由孟禄丁亲自挑选出自己四十年艺术生涯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文字、图片、视频与出版等资料,由此构成和串联起一部具有个人创作履迹的中国当代艺术图像史。
在当今人类生存状况面临各种危机与不确定性的时代,孟禄丁以个体感知与经验,达成了对现实的深刻回应,包括对生命的祭奠和对未来的期许。而激发了观者更深层次的感知与思辨正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所在。
孟禄丁艺术家
采访人:作为在成都的首次大型个展,你是如何解读展览主题“极目”的?
孟禄丁:“极目”是我和冯博一商量和修改几次最后定下的展览主题。“极”是极致、极限、临界的意思。“目”涵盖了对周围世界远望、观看的概念,比较符合此次展览的视觉呈现,即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观看。
“孟禄丁·极目”展览现场
采访人:在关于此次展览的介绍中,了解到你创作了锡纸拼贴“朱砂”作品,能和我们讲讲作品背后的观念支撑吗?
孟禄丁:近四、五年来我主要是用朱砂这种矿物质材料来做作品,新作品在朱砂的材料中加入了锡纸,先把画布放在锡纸上烧,留下烧的痕迹后再与朱砂拼贴。锡纸拼贴作为一种新材料语言的实验,比较符合我现在的创作的表达,视觉上效果达到了预期。
综合材料我在80年代就用过了,现在又开始用锡纸烧,再和朱砂、丙烯和其他材料结合。主要取“火”的概念:朱砂在300℃高温下变成水银,产生剧毒,这也使我不能直接在画布上烧,朱砂和火之是一种以毒攻毒的关联,留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采访人:最近都在创作锡纸拼贴“朱砂”的作品吗?
孟禄丁:锡纸拼贴“朱砂”作品第一次展出是在“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名为《朱砂-自由力》。此次展览现场展出了大概五组锡纸拼贴朱砂,是对我创作上新语言、新尝试的一次集体亮相。
朱砂——自由力布面矿物质颜料综合材料300cm×250cm×2 2023
采访人:新的创作与你近几年的思考、经历是否有关?
孟禄丁:我的创作和生活经历、近年整个世界过往的事情都有关联。不论是观念的表达还是视觉的呈现,都是我对现实一种回应,是我的一种思考。
朱砂290×290cm布面矿物质颜料2023
采访人:“朱砂”系列的探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就目前来讲,你还在比较有意识地推进哪些方面?
孟禄丁:关于朱砂的创作,我并不追求成熟或是完整,每当我有了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后就会改变。创作是在变化之中,也是在动态之中的。我还会再往前推进,继续深入。
朱砂·雄黄·石青400x400cm布面矿物质颜色2023
采访人:颜料和材料的运用也是你创作的特色,朱砂、雄黄、锡纸、兽骨、兽皮等,对于颜料、材料你是如何理解的?又是如何选择的?
孟禄丁:80年代末期我就运用了很多综合材料,材料和媒介是我实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绘画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但是我也不会把材料看得过于重要,重要是通过这些材料所表达出视觉理念和形式。我对材料的选择没有什么限制,做得精准,恰到好处,能够充分表达我的绘画语言,我就会自由的去选择。
“孟禄丁·极目”展览现场
采访人:你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了高达十米的大型装置作品《朱砂·祭》,对你来说,创作这件大型作品的突破和挑战在哪里?
孟禄丁:此次展览的场地成都美术馆空间非常大,高有20米,在这么大的一个场地,《朱砂·祭》实现了作品与空间的平衡。这件作品我两年前做过,当时只用了2张牛皮,整体比较小,这次我用了24张牛皮呈现出了更具规模、更强烈的场域感,人们可以在展厅远看,也可以经由“丁”字形的通道进入,近观与仰视。
我觉得牛皮是很古老的一种材料,也是自然的、象征生命的材料。尤其这三、四年来,世界各地和我们的身边都发生了很多与生死有关的事件,这让我有很大的触动。《朱砂·祭》的核心是对生命的祭奠,24张牛皮和兽骨传达一种生命精神,通过我的个人化的视角给予人们对于所处环境思考,在关照现实中预见未来。
《朱砂·祭》还发挥了震撼作用,通过视觉的冲击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撼,进而达到精神上的提升。之前的“元速”系列,通过借助机器,完成人手所不及的可能性。我并非为了装置而装置,装置只是让我更好的呈现作品。装置和材料都是一种媒介,一种表达的载体。
脸400x250cm布面矿物质颜色2023
采访人:从前几年开始,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新的一轮对原始宗教、神秘学的关注,你的作品也会让人产生祭祀的联想,对此你怎么看?
孟禄丁:宗教活动自古每个民族都有,人们对在当代艺术中出现的“神秘主义”、宗教艺术的关注回归,和近些年世界的动荡、周围环境的迷茫都有一定的关联。
艺术和人的生活是紧密结合的,人们在生活中会体验到很多东西,通过什么形式疏解和表达?艺术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宗教感、精神性的表达在当下是特别自然、正常的现象,我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元速1800x600cm组画2013
采访人:在过去四十年的时间里,推动你艺术实践的动力是什么?
孟禄丁:动力来自我对艺术不断思考,不断改变,不断投入的一种活力和能量。
(文/漫雨,图片由成都市美术馆及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简介
孟禄丁,中国当代抽象艺术重要的代表性艺术家。1962年生于河北保定市,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1985年与张群合作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被认为是“八五美术新潮”的开山之作。他在上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纯化语言”的主张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深远。1990年就读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美术学院,1992年移居美国,2006年回国后致力于推动国内抽象艺术与“非具象”自由绘画的教育发展。2015年参与创建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
代表作品有《红墙》、《足球》、“元态”系列、“元速”系列、“朱砂”系列等,作品曾展出于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德国卡尔舒艺术中心、巴西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等国内外重要的美术馆与艺术机构,作品被国内外广泛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