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与古会——山水四家展
主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广州画院
协办单位
广东画院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承办单位
广州画院美术馆
策展人
闫斌
展览统筹
刘晟、邝以明、冯梁嘉唯、李卓
展览时间
2024年12月24日-2025年01月12日
展览地点
广州画院美术馆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66号)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题字
前言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画具有强烈的继承性,它如同一条强壮富力的河流,千百年来传承有序、生生不息。当下中国画如何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我们需要从源头溯起,回到中国画的原点,溯流而上,从思想、境界上,从形式、技法上,从中国画的传统和精神中汲取营养,潜心求索传统中国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此次广州画院呈现的“意与古会——山水四家展”,从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本位出发,展出当代山水画坛具有代表性的四位艺术家蔡拥华、石峰、宋陆京、杜松儒的山水力作,聚焦传统文脉在当下的继承与活化,探讨中国山水画的古今对接和时代发展。
“意与古会”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美学命题,既意味着今人与古人的不断对话与创造,也是一种学理认知与创作方法的互为促进,指引今天创作的前行方向。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拓展,离不开与古为徒、意与古会的致思路径,它提供了探索艺术真理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这是我们释读蔡拥华、石峰、宋陆京、杜松儒的山水画创作的关键。首先,这四位画家皆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他们的探索路向虽各不相同,但都广泛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优长,于传统艺术多个领域浸淫日久,化人为我,古为今用,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山水画创作之路。因此,他们的山水画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其次,继承发扬中国山水画讲究精神性、追求诗性的传统。他们以文化、诗意的眼光参赞自然,显露出独特的文人气质和文化关怀。再次,其山水画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打通走向未来的血脉,使当代山水画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生命永驻。他们既重视师古人,又强调师造化,两者皆统一于师心源之下,注重文心再现。
观蔡拥华的水墨山水画,人与自然、心与物、道与技合一的传统文人山水诗性追求被转化为当代文心关照。从黄山的松石奇观、雁荡的奇幻之境,到岭南四大名山的秀丽景观,他于清奇超逸的山水境界中倾注人文情思和生命精神。石峰重视传统文脉的传承,其山水画青绿与水墨并重,接续传统,映照时代。其青绿山水以笔墨筑基,将传统的青绿色彩融入写意笔墨,在苍茫之境中诠释对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物我圆融思想的深刻领悟和表达,辉映山河新气象。宋陆京集山水、花鸟、书法、篆刻于一身,他的写意山水画交融南北,贯穿古今,兼容中外,既有古法传承,又有现代元素,兼具当代新法,独树一帜,新意迭出。杜松儒巧妙地将传统山水画以意境追求境界的模式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其水墨山水雄伟壮丽、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造化力量,也蕴含了对生命与宇宙的关怀和思考。
此次展览审视传统文脉在丰富和增强当代中国山水画文化精神厚度中的重要意义,探索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中如何坚守中国山水画的本质和精神,是传承中华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展示了广州画院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作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坚,四位山水画家努力守护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故园,把优秀的中国美术传统理念、美学风范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诠释着盛事中国新时代的精神,启示着中国山水画当代创新的多种可能。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对画展的举办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文/林蓝,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2024年11月)
创作谈
2014年前后,我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广东四大名山”及“走进古村落”写生创作活动,开始系统接触岭南创作题材,经常到各地写生。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增城鹤之洲湿地公园邂逅那片枯而不倒的荔枝林,便立即被其打动:一道浅水光影斑驳,萋萋芳草之中,枯树苍劲的枝桠向上伸展,显示出时光流逝的沧桑和悲情,而其间不时长出的新枝,又似乎揭示了生命不死的永恒意蕴。那些舒展变化的形态,于黑白之间的轻灵仙韵,动静交替的仙风道骨,瞬间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鹤栖息于泉边林下,又时而飞逸而上,声震九天的形象,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追求、生命意识,以及悲凉圣洁的情感指向,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深刻审美内涵的意象,也是众多艺术形式争相表现的对象。面对鹤之洲的湖光木影,鹤的雍容意态,高雅格调和超逸神采,仿佛承载着历史和生命的意味,使眼前的景象与我产生了超越时空的链接,令我迸发出带有强烈个体审美意旨和精神体悟的艺术灵感,也脱生出我《鹤之洲》系列作品中“生命精神”这个创作母题。
太行山内
247cm×123.5cm
纸本水墨
2023年
中国传统绘画以意境带动,以心造境,境由心生,每幅作品都是创作者眼光和情怀的外化,是其心灵的要求。在传统绘画的价值体系中,宇宙不是机械的物质世界,而是健动不息的生命空间,一个人与万物彼摄互荡的广阔空间。中国山水画创作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同样的深山飞瀑、古树寒潭,人人笔下皆有趣味,得益于似同而实异的表象下掩盖的带有鲜明个体特征的真实生命。中国画家还把生命和绘画表现之理、宇宙创化之理、个体生命体验之理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画的表现超越狭隘的认知和生理的欲望,纯化为气脉贯通、虚实互生的艺术世界,从有限之物关照无限之旨趣,从而点化万物,提升性灵。在我看来,“生命精神”实在是中国画家看待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核心,也成就了今天我艺术创作的基调和表现方向。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上述种种,皆得益于增城一方山水所涵养出的浓郁风情和深厚文化。愿此为起点,以期来日。
(文/蔡拥华)
日夕摩挲苦心搜求得来的诸如古砚名墨这样的文房宝玩,以及静室中正襟危坐的书法实践,无疑已经使蔡拥华获得了远比一般画家地道的传统笔墨感悟;而坚实的西方画学底子,又为他提供了来自异域的视觉经验。
大开大合黑白分明的构图习惯,既与他的版画家身份有关,也关乎他个人的气格。他那侧锋杀纸貌似刮铁皴法然而却欲断还连的苍涩线条,与其说是书法用笔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运用,毋宁视之为是他从同样以版画家身份转向中国画领域并最终成为山水画大家的赖少其先生那里,获得了某种笔墨上的启示。
(文/陈迹)
天光云影
246cm×124cm
纸本设色
2024年
初观其画,但见笔墨纵横,构图大开大合,墨色对比分明,峻拔处幕天接地,天风浪浪,海山苍苍,重量感和力量感扑面而来,一派森然气象。然而仔细观之,其大手笔回寰转折之处,又不乏细致心绪,运斤工夫,奇峭之境与幽婉之笔巧妙结合,竟是清奇超逸,自有一种灵秀之气。
(文/李若晴)
寓意于物和留意于物之为乐为病,对于画画来讲亦是如此。蔡拥华一直以“旁观者”的心态游戏笔墨于山水间,自得一股放达纵横之气。他多年鉴赏金石碑拓练就体察入微的眼力,以及对线条和文字结体深入领会,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他的山水画用笔大胆肯定,开合有度,提按使转有如运刀琢痕,长线条勾勒山体轮廓是他敢用和常用的。看他运线如散怀,而题跋的章法和字法也奇崛横生,法无所依,又妙契书画用笔之道,这正是他多年来品鉴金石碑拓和观摩古代书画积累的精气神。画画对他而言是生活趣味的一种调剂吧,故能以此小道足以为乐。这或者就是“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另一种境界。
(文/许敦平)
作品欣赏
秋山观瀑图、有寺顶残雪
180cm×48cm×2
纸本设色
2020年
峰顶寺、黄山莲花亭
180cm×48cm×2
纸本设色
2020年
观瀑、玉屏楼
137cm×34cm×2
纸本水墨
2024年
峰峦叠嶂、山神庙
137cm×34cm×2
纸本水墨
2023-2024年
石窟寺、楼台远上白云间
101cm×34cm×2
纸本设色
2024年
结庐在人境、深山古庙
101cm×34cm×2
纸本设色
2023 2024年
岭上农家、朱楼翠阁、灯影水边楼阁、高台万木风
132cm×16.5cm×4
纸本设色
2023年
松风
67cm×4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鸣泉
67cn×4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古栈道
67cm×4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云起
67cm×4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来源:广州画院)
画家简介
蔡拥华,1968年10月生,广东澄海人。现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在全国核心期刊和其他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21世纪美术家——蔡拥华》等多本个人艺术专著。作品参加多届亚洲国际美术作品展、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版画展、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并多次在全国各重点美术馆举办展览和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