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论北京大学书法的多元形态与美学层次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1-19 14:53:34

纵观历史风云,书法在每个时代都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书法作为文字、文化与艺术三位一体的综合身份象征,在当代社会备受瞩目。北京大学作为最高学府,历来重视书法,一百二十多年来已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具有不可忽略的文艺美学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蔡元培先生引入美育的概念,由此奠定了北京大学的美育传统。蔡元培1917年提出“要将书法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将书法贯彻在北京大学的美育实践当中。美育对于塑造人心、涵养学识的润物无声的美好作用,一直涤荡着凡尘,滋养着未名湖畔。自20世纪初以来延续至今,北大书法从文人书法、学者书法发展到文化书法,以鲜明的人文性和学术性而为世所重。

蔡元培书法

此后,北京大学的书法发展有两条主线,其一是学术建设与教学实践,其二是社团活动。这两条主线是一百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成立于1917年的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是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最早的高等院校书法社团。1917年冬蔡元培校长发起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成立,聘请马叔平、沈尹默、刘季平三位先生为导师,昌明书法,陶养性情,招收学生进行书法研究。

著名教授沈尹默先生担任北大书法研究会会长,成为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中最早的书法研究者。正是这份沉重的教育理念和文化身份,使沈尹默终身致力于书法,在沉浸帖学的同时,又临写汉魏六朝碑版,从全面吸收北碑和帖学的营养又转向专门攻“二王”,严守笔法,刻意古雅,气韵生动,笔墨清润,尽洗碑体难免的狂放粗豪,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其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各界人士的喜爱。1923年,书法研究会合并入造型美术研究会,继续开展书法活动。1926年底,书法又从造型美术研究会中独立出来,成立北大中国书法研究会,成立时有会员60多人。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教学的奠基期,1919年王岑伯出版了《书学史》,随后,邓以蛰撰写了《书法之欣赏》并开设了相关课程,沈尹默、钱玄同诸先生进行了书法教学,1922年起中文系(国文学系)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

沈尹默书法

总体上看,20世纪初北大校长、教授中书法高手很多:孙家鼐、吴汝纶、许景澄、张百熙、张亨嘉、严复、辜鸿铭、朱益藩、罗振玉、刘廷琛、蔡元培、章太炎、王国维、何燏时、马衡、沈士远、沈尹默、蒋梦麟等学者的书法作品已经被书法界认可。

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教授的作品功力深厚而目击道存:梁漱溟、叶圣陶、宗白华、朱光潜、冯友兰教授的书札,王力、沈从文、魏建功、俞平伯、游国恩、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周祖谟、侯仁之等教授的诗文作品,更显示出学者们的深厚学养和人格风貌。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新时期,北大书法活动更加活跃,主要组织是北大书画研究会。同时,李志敏教授的草书研究和金开诚教授、王岳川教授的书法美学研究和文化书法研究相继展开。李志敏教授著有三春堂《书论》和《草论》,金开诚教授、王岳川教授合作出版的《书法文化大观》(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美学》(1995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书法界影响很大。1990年,李志敏教授、杨辛教授等开设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班,面向全国招收了百多位学员。

李志敏书法

进入21世纪,在季羡林、任继愈、张中行、吴小如、袁行霈等老一辈学者的支持下,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北大书法所成立,标志着北京大学正规书法高等学科建设步入正轨。以金开诚教授、王岳川教授等为代表的北大书法所“文化书法”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季羡林先生认为,“在北大创办书法艺术研究所,对中国书法文化发展而言是很好的事情”,并把北京大学的书法概括为“学者书法”,强调“学者书法不仅讲求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学者书法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文化,同时也是学者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北大校园中的书法活动日益增多,“流派”不少,不仅繁荣了校园文化,也活跃了北大书法的氛围,逐步形成一幅北大书法的“多元书法地图”,这里对新时期以来相对活跃的北大书法组织机构及其工作形态做简要整理如下(以成立时间为先后顺序):

一、北京大学书画协会(1979年成立)

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原名燕园书画协会,1979年,赵宝煦教授、李志敏教授、张振国教授发起成立燕园书画会,李志敏教授、罗荣渠教授先后任会长。北京大学书画协会的工作形态:以北大在职教师为主,开展展览、讲座等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首任会长李志敏教授(1925—1994),中国书协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协副主席。精研文史,擅长真草隶和艺术理论,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书论》。李志敏书法对张旭《古诗四帖》有精深的研究。其狂草作品借字成象,因文造境,用笔大胆,任意挥洒。

曾任燕园书法会会长的罗荣渠教授(1927—1996),是著名历史学家、当代中国现代化理论与比较现代化进程研究的主要开创者,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撰写、编著、翻译的著作共1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罗荣渠教授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温润大度,一派学者风度,作品显示了一种学者型的书法特色。

罗荣渠书法

1996年改组为北京大学书画协会,陈玉龙教授任会长。陈玉龙教授(1921—2013),东方学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国书法艺术》、《天地有正气》等。陈教授提出书法“五感”,即立体感、节奏感、朦胧感、空间感和时代感。此后,张辛教授继任会长。

张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商周考古、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中国古代文物、中国书画和国学的研究和教学,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礼与礼器》等。

陈玉龙书法

张辛书法

二、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1994年成立)

1994年,北大离退休老同志自发组织成立北京大学老年书画协会,2010年协会更名为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有会员六十余人。杨辛教授、张振国教授先后任会长。北大书画研究会工作形态:主要面向离退休教职工,举办笔会、展览等活动,丰富离退休同志的生活。

杨辛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美、创作美、传播美,以美引真,以美导善,在从事美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同时,大量研习书法。其书法作品强调自然之美,强调书法可兼具画意,风格独特,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杨辛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还创办了北大艺术教研室“首届书法研究班”。

杨辛书法

张振国教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书法研究所所长,日本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泰国留中书法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全集》编委。常年从事书法教育工作,曾在北大开设《书法与文化》课程,并在首都其他高校和科学院等单位以及瑞士、德国、日本、泰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举办书展和传授书法。

张振国书法

三、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2003年成立)

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是北大新时期以来最早成立的正式高等书法专业研究教学机构,金开诚、王岳川等先后担任所长,程郁缀教授担任名誉所长。北大书法所成立22年来持之以恒的工作形态:在“文化书法”理念指引下,主要从事书法硕士、博士、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精英班、高研班招生教学工作,同时加强书法创作高端人才培养、书法理论研究及其大量教材出版工作。

金开诚(1932-2008),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副主席、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等。金开诚多年致力于美学心理学的研究,晚年关注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王岳川教授合著《书法艺术美学》、共同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等。王岳川为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艺美学、国学经学、中外文论、书法美学研究等,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主编十几部大型丛书,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主席,(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教专委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院副院长,书法作品在韩国荣获国际书法展“韩国世界书艺双年展金奖第一名”。

金开诚书法

王岳川书法

2003年,北大书法所成立伊始,王岳川教授提出“文化书法”,并提出文化书法十六字教学理念“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文化书法及其十六字教学理念的提出,既是百年北大书法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又是中国书法史的自然延续,还是对21世纪文艺美学和书法大潮的审美呼唤。为此,北大书法所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高端书法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招收书法硕士、博士、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精英班、高研班等。深入探索北大书法人才培养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三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一是擅长书法史、书法美学史、书法美学、书法理论、书法批评研究的史论人才;二是致力于书法创作的人才,其创作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三是创作和理论兼顾的文化管理人才。三方面人才齐头并进,将提升中国书法思想的整体高度。北京大学书法所注重文化书法在技法、理论、文化三方面修养三者缺一不可。既提倡技术的精湛,要扎扎实实地练习,也提倡理论的精深,同时还提倡对国学修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都要有所涉猎进而加以研究。以此为基础,2004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面向全国统招全日制书法研究生,“标志着北大第一次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的应有地位,把书法文化引入北大文理综合教育体系和教育体制当中,这是北大重大的教学理念的转型”,还面向全国招收了共四届“书法研究生课程班”约260人,目前已有十余人获得北大书法硕士学位,学员中有近60名先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中,中书协理事有近十名;招收了共三届“北京大学书法名师精英班”约210余人;招收共两届“北京大学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约180人,同时,王岳川教授还招收了100多名书法高级访问学者,全部招收的书法专业学员近800名,为北大培养高级书法精英人才之重镇。

2.书法美学理论研究和教材出版工作。王岳川教授主编出版《北京大学书法所“文化书法”丛书》7本(北大出版社),以及《文化书法美学立场》《文化书法作品集》《简明书法理论史》《简明中国书法史》等十几部书法理论著作,主编《北大文化书法研究生书法精品集》20本(荣宝斋出版社),主编《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精品集》20部,主编《书法》中小学教材20本,主编书法考试教材10部,编写《历代书法精品临摹》10部。这近100部学术著作和书法教材在书法界形成广泛的学术影响,全面展现了北大书法所的学术研究与创作成绩。

3.书法文化海内外传播交流工作。王岳川教授主编《北大书法报》,创办北大书法刊物《文化书法》(公开出版发行),开设“北大文化书法网”网站,积极宣传北大文化书法。北大书法所召开国际书法会议和举办国际书法展数十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并组织师生出访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瑞士、捷克、印尼、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国并举办书法展和书法文化讲座,传播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还同其他高校书法所联合举办书法高研班,以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得到著名学者书法家的现场指导。组织北大师生书法国内各省市巡展,传播文化书法理念。

北大书法所坚持书法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性,自觉将北大广博的文化思想美育资源注入“文化书法”实践,推动当代东方书法的发展。书法不再是单纯的形式线条,不再是一种纯粹的休闲娱乐,而是事关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事关全球审美共识的达成与深化,其意义非凡。王岳川教授认为,“中国书法审美经验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人类的;中国书法文化的可持续输出,将使得中国书法文化走向世界而获得书法文化复兴!”

四、北京大学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2014年成立)

2014年5月,北京大学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成立,该会工作形态:以研究李志敏书法艺术、推动中国书法传承发展为主要内容。会长巩献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从事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出版《李志敏书法精品集》、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一周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等。

巩献田书法

五、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2016年成立)

2016年,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由北京大学校友、在校学生和教职工中的书法与绘画爱好者的校内外社团组织。其主要工作形态:面向身为校友的社会各界人士,举办校友书画作品展,开展校友公益培训班,在广大校友中开展书画活动。

会长周其凤为北京大学原校长,从事化学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执行会长郭俊杰为天津渝湘江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华夏俊杰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长方建勋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开展的活动有:左岸学堂名家讲座系列、“走进故宫走进北大”人文系列讲座、“墨象·焰舞|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书画作品展”、“守望与传承|2024北京大学校友书画作品邀请展”等。

周其凤书法

六、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2019年成立)

成立于2019年1月,中心主任吴志攀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工作形态:主要普及北大的书法篆刻艺术审美教育,开设书法通选课《书法审美与实践》,培养北大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书法篆刻的业余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在各大网络公益传播,扩大社会影响,承担每两年一次的“守望与传承——首都高校书法篆刻作品交流展”及各种书法篆刻学术讲座与论坛,促进书法篆刻史、书法篆刻美学研究的深入,出版教学参考书《临帖九讲》《行书的故事》《印境》等,收集北大书法教育与研究的各种文献,全国高校和海外高校书法教育的文献资料,推动高校书法教育与美育的研究。

吴志攀书法

除了上述主要书法机构外,还有燕园印社、未名书社、北大学生书画协会,在繁荣北大师生校园书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上对书法需求的增长,不少人希望到北大进修。目前有多个院系开设书法班,比如中文系以北大书法所为基础开办的“北京大学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历史系开办的“北京大学中国书画高级研修班”、哲学系开办的“北京大学人文教室·书法研修班”、艺术学院开设的“北京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书法理论评论人才培训”、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设的“北京大学‘国培计划(2022)’——河南省初中书法教育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其规模不同,时间长短不同,学费差异巨大。

中文系以北大书法所为基础,开设“北京大学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多届,师资最为雄厚:覃志刚、张海、申万胜、叶培贵等先生担任北大书法所任顾问,担当国学书法理论教学的教授有:袁行霈、叶朗、程郁缀、王岳川、卢永璘等。在书法创作方面多年来聘请了张海、申万胜、苏士澍、言恭达、何奇耶徒、程大利、张旭光、曾来德、胡秋萍、何满宗、萧华、李彬、叶欣、周剑初、黄鸿琼等书法家等组成书法指导组,邀请周汝昌、冯其庸、程大利、葛兆光、阎步克等学者讲座,还聘请了一批海内外的著名教授:英国的苏利文、吴芳思,日本的樽本树村、西岛慎一、高木圣雨,韩国的权昌伦、李敦兴、金洋东、金炳基,以及港澳台地区等著名的书法家理论家傅申(中国台湾)、龚鹏程(中国台湾)、张炳煌(中国台湾)、黄君实(香港)、邱程光(新加坡)、连家生(澳门)授课。可谓师资雄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经验丰富,几百名学员反映北大文化书法提升审美趣味,收获众多。

纵观百年北大书法多元形态和不同的美学层面价值诉求,可以看出,在书法实践和书学理论建设上,北大有着艰难而辉煌的历史,也必然有着辉煌的未来。北大禀存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敬业精神,将切实地推动北大书法艺术教育与研究,并将为中国书法文化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刘巍,王稼丰,北大书法硕士;来源:北大文化书法网)

  责任编辑:康裕新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