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春节好眼福 | 许建康应邀参展“大美之春——2025乙巳新年特展”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1-20 10:30:09

图片

主办单位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艺术总监

姚家莉

策展人

王天紫、石艳、沈落银

支持媒体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网/央广网/央视频/CCTV央视一线聚焦/CCTV中视文化频道/光明网/人民政协报/政协网/红网/中国网/新京报/凤凰新闻/文旅中国/中华网/学习强国/中国日报网/环球网/中国新闻周刊/南方都市报/新华文化网/澎湃新闻/搜狐新闻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图片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图片

跳出最大公约数

许建康老师是我们学院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常客,原来只知道他是位画家,后来听他讲话时见思想的锋芒,充满激情又有清晰的逻辑性和理论深度,对学生的答辩问题也是一针见血,机智幽默又令人信服。这引发了我对他艺术作品的兴趣,我想看看一位有思想的画家是如何画画的。果然,他的肖像画和现代水墨观念艺术充满了思想的光芒。

图片

《慈光》系列之2

许老师说自己的艺术追求是无问西东,东西方绘画里的好东西都可以取法,要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看问题,笔墨当随时代,思想更要当随时代。他认为画家不应该局限于画家的身份,还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有这样的认识,就足以让他区别于很大一部分画家。栗宪庭曾说过:什么是活着?真正的活着,就是要挣脱这个时代企图塑造你的那种力量。这话对于艺术家来说就更加适用,如果一个艺术家的追求仅仅是呈现这个时代平均的价值判断,甚至为了迎合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放弃艺术应有的高格,那么他是不是艺术家都要重新审视。

图片

鲁迅先生42cmx42cm2019年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图片

外婆肖像98cmx60cm2018年

每个时代,都有一股塑造大多数人的力量,如果艺术家要完成个人化的表达,一定会逃离这个时代平均的价值判断。勒庞的《乌合之众》认为:“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为了避免这种群体无意识化的行为,艺术家要跳出时代的最大公约数,超越惯常的、普遍的创作方式,拒绝向社会普遍接受的标准妥协,选择独立表达和创造性探索。这一过程不仅是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规范与文化同质化的批判。

图片

岜沙老汉42cmx42cm(1)

许老师坦言自己曾经创作过一些主题性绘画,有些还入选国展和获奖,他说那并不算是愉快的创作经历,但是这些经历促成了他现在的思考:他认为当代很多主题性创作作品缺少艺术感染力的原因就在于要求艺术家符合所有人的艺术预期、文化立场和严苛的评审标准,这对艺术家的创作表达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所以,近些年来,他的创作毫不犹豫地转向了自我,走向了激情,当然这其中更不乏理性的思考。

图片

病榻上的尼采68cmx68cm2021年

许老师的肖像画吸取了中国传统肖像画的精髓,强调人物的“神似”而非“形似”,通过人物的眼神、气质和姿态等细节来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道德品质,而不局限于精确描绘人物外在的物理特征。除此之外,他还吸取了西方肖像画中常见的明暗对比、立体感和光影处理,并利用水墨的流畅性、混融性与节奏感来塑造人物形象,以突出对人物性格和精神的理解。例如,他的哲学家系列,用的基本都是这一综合艺术样式。

图片

雕塑家布鲁诺.瓦尔波特肖像

许老师说,在肖像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扮演着多个角色,包括观察者、记录者、表现者和思考者。我想,每一个角色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这些身份和视角的交织,不仅使作品具备视觉上的冲击力,更将其提升为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对话。

图片

杜尚肖像68cmx68cm2021年

作为观察者,画家首先是世界和生命的见证者。观察不仅是对人物外貌的客观再现,更是对其存在本质的洞察。通过感知人物的外在与内在,画家进入了一种“本质观看”的状态,捕捉到的细微表情、姿态甚至光影变化都在指向更深层次的存在意义。例如《外婆肖像》,描绘的是自己的亲人,但何尝不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平凡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画像。画面中的外婆,穿着盘扣旧式老棉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一张干枯的老树皮,斜眼睨向远方,那眼神尤其精彩,逆来顺受又隐忍坚毅,从眼神中你可以看到她已经历了无数人生的苦楚,紧紧抿着的嘴唇透露着坚忍不屈,骨节坚硬、充满力量的手指夹着香烟,又体现出一种生活化的常态。甚至能从中看出许老师的面相与外婆有几分相似,对细节的敏锐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现实背后隐藏的本质的探寻。

图片

高尔基肖像

作为记录者,画家不仅在记录某个瞬间的形象,更在参与历史的书写。每一幅肖像都蕴含着特定文化、社会和时代的烙印。从文化角度看,肖像画作为记录工具,超越了个人存在,将个体嵌入历史和社会的结构之中。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不仅展示了个人身份,也通过服饰、背景和姿态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氛围。因此,肖像画本质上是对文化符号、权力结构和身份认同的凝固与传承。哲学家德里达提出过“延异”概念,即每一次记录实际上也是一种变形和延展。

图片

回族老人42cmx42cm

画家在描绘的过程中,不仅在保存过去的形象,更在重新解读、诠释和转化,使其在新的文化背景下获得不同的意义。因此,肖像画不仅是对“过去”的忠实记录,也包含着“现在”和“未来”的文化流动。例如许老师的《鲁迅先生》体现的正是在当下如何解读、看待鲁迅先生的问题。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以锋利的语言手术刀,一层一层剖开社会的肌理,揭露出血淋淋的现实,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而如何用绘画诠释这样一位个性十足的大家,是非常难的,因为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鲁迅,相貌、个性和贡献都是固定的,而且在艺术上被表现得太多了,很难另辟蹊径。许老师不畏其难,画出了鲁迅的犀利、厚重,和文化批判的锋芒。画面中的鲁迅留着他特有的板寸头和八字胡,眼神沉郁、犀利、坚毅,仿佛是对旧中国深重苦难的忧怀和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屈战斗的决心和意志。画面中运用了长长短短的大量直线,以塑造鲁迅黑白分明、刚正犀利的个性:长方脸型、轮廓分明的发际线、棱角分明的眉峰、修长的眼廓线、菲薄的唇线和嘴角,法令纹用的也是直线,甚至连肩线和长袍的立领用的也都以直线为主。

图片

林肯肖像68cmx45cm2021年

而画面右上方对角黑白分明的长分割线将画面背景鲜明地切开,左侧背景以黑色为主,厚重的墨色仿佛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的社会氛围,里面仅有少量留白,似乎黑暗中的点点光亮。右侧背景则以灰白为主,浓淡墨色氤氲其中,风起云涌,画幅虽只有42cm×42cm,是一幅小画,却画出了风云际会、时代交锋的大气势。这就是许老师作为记录者所推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流动。

图片

门采尔肖像42cmx42cm2021年

作为表现者,画家不仅仅再现对象的外在形象,更是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更深刻的内在情感与精神状态。这种表现既是个体的,又是普遍的。许老师的肖像画不仅仅是对人物外在特征的描绘,更是通过光影、色彩和构图揭示出人物背后的情感世界和存在本质。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艺术是一种“显现”的过程,通过艺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本质得以显现。

图片

萨特肖像42cmx42cm2021年

许老师的肖像画正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让观者感知到人物的“存在感”。许老师的肖像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外貌,更通过光影和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生命的厚重感。这种表现超越了具体的个体,成为人类共通的精神表达。例如《病榻上的尼采》《叔本华肖像》《门采尔肖像》等一系列哲学家、画家的肖像,深刻印证了这一点。缠绵病榻的尼采半靠在床榻上,左手已几近残疾,无力地垂落在身前,只有厚重的胡须和繁密的头发表明这位已经疯狂的正在被病痛折磨的哲学家曾经旺盛的生命力,眼神执着、不屈、似疯狂又似平静,仿佛在诉说这位极力宣扬个体意志的哲学家对残酷命运的不甘和抗争。背景水墨氤氲,用了中国山水画的典型技法,仿佛将这位西方哲人置于山水之间,却意外地和谐,正体现了许老师无问西东只凭直觉的艺术敏悟力。

图片

许建康《称心岁月》68X68cm2023年

如果说《病榻上的尼采》面部的塑造还带有素描式表现所带来的雕塑感,那么《叔本华肖像》和《门采尔肖像》则更多中国水墨语言自身特性的呈现。叔本华飞扬的白发、锐利的眼神体现了这位唯意志论与悲观主义哲学创始人洞穿人心的力量和坚强意志,如同在坚定陈述其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宇宙本质的哲学主张。

图片

《东坡赏砚图》

门采尔是曾获得普鲁士王国最高荣誉“黑鹰勋章”的德国画家,许老师的肖像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和画面氛围营造展现了这位画家睿智、深沉、激情飞扬的艺术家气质。这正是许老师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让艺术“显现”的过程,通过形象化的手段,让观者感知到人物的“存在感”。许老师一直在思索如何用笔墨语言自身的技巧获取自然的水墨生成,从而摆脱制作的僵硬和刻意,他前期的仕女画也曾以水墨云团这种装饰性的语言作为背景,但是领略了传统水墨深厚的艺术魅力之后,许老师显然不甘于将水墨语言装饰化、表面化,于是他不断探索,创造出了一种集皴擦点染于一体,又融合了块面、线条、印迹、肌理、光影、明暗等中西方艺术语言浑融的现代性的水墨技法,将传统的水墨语言推向了现代表达。

图片

《古雪》

作为思考者,画家不仅在处理画布上的技术问题,更在思考人性、社会、历史等更为宏大的哲学命题。肖像画往往超越了个体人物的具体形象,而成为人类情感、思想和存在的象征。例如,许老师的《雨果先生肖像》,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一手支颐,一手插在裤兜,不修边幅的白发与络腮胡子相连接,使得这位文学家看上去落拓不羁,两眼斜向一侧,仿佛在冷眼看世情离乱,却又要通过文学孜孜不倦地普渡众生。许老师创作的不仅是一幅关于文学家的肖像,它通过对人物个性的表现,激发了无数关于人类情感、内心世界和身份认同的思考。

图片

《松风煮茗图》

许老师作为思考者,探索的往往是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世界,以及个体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这种探索不仅仅限于表面,通过画家在观察、记录、表现和思考中的角色转换,还深入到对身份、阶级、性别和历史的反思,以及时间与空间中对人类存在的永恒思考和表达,这也使得他的肖像画因此成为文化批评和哲学思辨的载体,权力的隐形运作在其画作中也得以体现。在此,许老师不仅是视觉的创造者,还是历史的书写者、情感的表现者,以及人类精神的反思者。正是多重角色的交织和多维度的身份转化,赋予了其作品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成为一种关于生命、历史和文化的哲学对话。

图片

《东山丝竹图》

虽然许老师的绘画中充满了理性的思考,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对画面情感的追求,这跟他的天性有关。许老师个性豁达洒脱,对事物永远保持着探索的热情,讲话也是慷慨激昂,激情澎湃,这也必然地渗透到了他的艺术之中。他曾经在《傅抱石艺术创作中的非理性因素探析及启示》中写道:“非理性因素通常指的是人的情感、直觉、潜意识等非逻辑、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它们在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理性思维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跳出传统的框架,创作出独特和新颖的艺术作品。

图片

都市女性系列之一

艺术家通过非理性思维激活他们的潜意识,这可以表达深层次的动机和欲望,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非理性思维状态下创作出的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引起共鸣,有时甚至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联想空间。”许老师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践行了这一理论,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中,情感一直处于充盈的状态,即便是他的肖像画中,也时常鼓荡着激情和饱满的热情。激情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动力,不仅仅是情感的喷发,它更涉及艺术家对于自我、世界与存在的深层探索。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激情是通向真实自我和外在世界的一条重要路径,它超越理性限制,激发艺术家去追求和表达深刻的真理。而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激情塑造并反映了特定社会的思想和价值体系。

图片

都市女性系列之二

柏拉图认为,理性主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艺术的任务是模仿那个世界的理想形态,然而,激情却是艺术家进入更高审美境界的通道。通过激情,艺术家超越了物质的外表,接触到了理性难以企及的深层美感。这种超越理性控制的创作过程,使艺术作品展现出一种更为真实、富有灵性的美,成为了通向“理性世界”的桥梁。

图片

都市女性系列之三

许老师说:“我特别喜欢观看野花野草,不喜欢看公园那种被修剪的整齐划一的景象。野生的东西,有种蓬蓬勃勃的生机,尽管长得不规范,但是内在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我也喜欢观察小孩的形象和儿童绘画,为此我最近画了一批婴儿题材的作品。你看刚出生的婴儿,感觉整个人都有一股膨胀感,具有一种强烈向外扩散的张力。人衰老的标志是什么?就是一切呈现衰颓状态,身体的各个器件都是凹进去的,而婴儿则不同,是凸显出来的,他的一切都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张力。

图片

都市女性系列之四

我想,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也应该像婴儿般地永远都处于一种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状态,也就是要永远保持一颗具有活力和张力的心灵。”他所创作的《惊蛰》水墨系列作品正体现了他这一思想。惊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则万物生机盎然。《惊蛰》以初生婴儿为主题,运用现代水墨表现形式,以中国人的观照之法、成象之道完成艺术家与欣赏者天地精神与宇宙情怀的依皈,及艺术家对“和合共生”的生态美学的孜孜追求,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意蕴和美学精神。

图片

许建康《惊蛰系列之一》97cmx90cm2022年作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图片

音乐家坂本龙一肖像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图片

新疆老人

德国艺术史家、美学家康拉德·朗格认为,审美愉快是一种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自由而有意识的翱翔,一种幻觉和现实之间的自由而有意识的混杂,所有艺术作品中都有这种足以构成幻觉与现实相混杂的心理效果。许老师的绘画无疑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审美愉快。他曾经表达过很多观点:艺术家不能做肉喇叭;不能自我复制,要创新,不能钻到死胡同;剪辫子容易,剪掉心中的辫子难;个人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展自己的思考半径,否则就是身在庐山而不自知;艺术是一个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心里的感觉表达、绘制的过程,作品完成以后,脱离了作者,进入市场就是商品,进入博物馆就是展品,到藏家手里就是藏品,只有把艺术从作品中抽离出来,艺术家才能真诚,不受外界影响,不能说市场把价格炒高了就羡慕,就模仿,心里就产生波动……单凭这样的思想和他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许建康老师就有资格、有能力卓立于当代艺术之林。

(文/王宗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

图片

雨果先生肖像68cmx120cm2021年

(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画家简介

无声岁月绘流年,新疆不只瓜果甜——许建康癸卯新疆写生漫记

许建康,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砀山县,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1992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4——2005年中央美院胡伟教授综合材料工作室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原院长、党委书记)。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评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委会委员 ,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常务理事兼文旅与科创委员会主任。

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展,曾获国家级美展铜奖1项、优秀奖3项。省级美展银奖2项、铜奖2项、优秀奖4项。先后在德国、日本、韩国、法国、荷兰等国家举办个展和联展。曾荣获安徽省文联颁发的“安徽省十佳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和江苏省科协颁发的“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称号。主持省部级社科项目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责任编辑: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