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是一个中国画家核心的修养。黄宾虹先生曾谈道:“用笔一涉图绘,则有关乎全局,不可不慎。”笔乃提纲挈领之总枢纽,遍于全画,以通呼吸,一若血脉之贯注全身。由此可见,笔墨对于中国画之重要性。在一幅画中,从外在形态到内在精神气质,都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的,具备了笔墨的丰富表现力,方能以意取象,笔笔生发,形态才会富有变化,气韵自然生动有致。
——石峰
问道南山承宋骨铸魂心象化苍茫——石峰先生艺术浅探
在当代山水画坛的浩瀚星河中,石峰先生问道南山,以宋元风骨为根脉,融王蒙之苍润、董巨之浑朴,于青绿间拓出新境。其“心象山水”之论,乃以林泉之心格物寄情,笔下云壑烟岚皆成心性映照。墨色筑基,青绿点睛,色墨相生处尽显《千里江山》遗韵与当代写意神采。近年“问道南山”等系列个展,以鸿篇巨制重构传统山水之“有体”法度,更以苍茫清润之境,令青绿山水焕发时代呼吸。先生艺道,守正而开新,非止于画史留痕,更为山河铸魂。今日试以拙笔,勾勒先生艺术人生的多维图景,或可窥见一代山水画家的文心与担当。
一、师承与艺途:根植传统,南北交融
石峰先生生于齐鲁大地,骨血中浸润着孔孟之乡的儒雅厚重与黄河文明的浑厚磅礴。早年师从山水画大家龙瑞先生,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国家画院潜心研习,深得宋元笔墨精髓。其师承脉络,既承王蒙密体山水的苍润幽邃,又融宋人中锋用笔的硬朗刚健,更以“南北兼容”的视野重构山水格局。先生常言:“传统是山水的命脉,但笔墨当随时代呼吸。”他遍历名山大川,其艺术之路,恰似一场南北文化的对话——北方的雄浑与南方的灵秀在其笔下交融,形成“苍茫中见清润,浑厚中含秀逸”的独特气象。2022年“信彼南山”与2024年“问道南山”系列展览,正是其以衡山为媒,将南北山水意境熔铸为“可忆可思”的诗性空间。
二、创作与理论:心象丹青,哲思入画
石峰先生的创作题材,以“南山”意象为核心,既有南岳衡山的具象表达,更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深意。代表作如《安得置身图画里》《客路青山云无尽》,以青绿为骨、水墨为魂,将传统工笔的细腻与写意的奔放熔于一炉,色墨相融处,尽显“烟霞供养”的文人意趣。他提出“心象山水”理论,主张“写生非摹形,而是格物以通心”,强调从自然中提炼精神的真实。先生提出:“山水画需以林泉之心观照自然,状物不如寄情。”如《峭壁攒峰千万重》画中云石林泉、亭台幽径,皆是心灵诗意的栖居,隐现的茅亭,既是画面留白的诗意,亦暗喻“驻足思远”的人文关怀。
青绿山水系列中,他以水墨筑基,施以石青、石绿,墨色与色彩互为表里,既避传统大青绿的浮华,又破小青绿的寡淡,开创“墨色同源、笔笔生发”的新境。色墨相融处既有宋人丘壑的雄浑,又见元人笔墨的温润,开创“苍茫清润”的新境。作品《飞瀑正拖千嶂雨》中,飞瀑如练、山石如铁,墨色氤氲间一抹青黛跃然纸上,似有宋人丘壑的雄浑,又见元人笔墨的温润。在理论建构上,他重释“格物写意”之道,强调“笔墨非技,乃心性之镜”。其青绿设色摒弃传统工笔的矫饰,以写意笔法层层积染,令石青石绿如烟岚浮动。这种“以墨驭色”的探索,为青绿山水注入鲜活的时代呼吸,被学界誉为“传统文脉的当代转译”。
三、教育与人品:师者如峰,德艺双馨
作为高研班导师,石峰先生的教学之道,重“技”更重“道”。他常携弟子跋涉于太行绝壁、南岳松云,却不止于写生记录,而是引导学子“以目观心,以心化物”。课堂之上,先生一笔一画皆如剖心沥胆:从《雨过秋光映翠微》的墨色渲染,到《黄岳晓云》的构图经营,毫无保留地传授毕生心得。其门下弟子多成画坛中坚,艺术薪火生生不息。
先生为人,既有齐鲁汉子的豪迈,亦具文人雅士的谦和。与其共事者皆言:“石峰如山,厚重可依;其心如泉,清澈见底。”他捐画助学、提携后进,以艺术反哺社会。2024年个展开幕式上,先生将力作《明月照松溪》捐赠齐白石纪念馆,以行动诠释“艺术为民”的赤子之心。
四、成就与价值:守正开新,时代标杆
石峰先生的艺术风格,可用“中正有变”四字概括。其山水构图大开大合,山势如屏风横亘,留白处云雾缭绕,虚实相生中尽显空间的深邃与意境的超然。笔墨技法上,他以斧劈皴勾勒山石之刚劲,以披麻皴渲染草木之柔润,墨分五色,浓淡相宜,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传统山水观升华为“可忆、可思”的心灵图景。
石峰先生的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齐白石纪念馆等机构珍藏,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并重。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主题创作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协理事,先生多次担任全国美展评委,作品入选“中国风格·时代丹青”等国家级大展,并斩获“黄宾虹奖”“全国画院双年展最佳作品奖”等殊荣。2024年“问道南山”个展、联展于齐白石纪念馆、广东画院美术馆启幕,数十幅巨制以苍润兼济的笔墨、宏大深邃的意境,引发藏界热议。被学界誉为“传统山水现代转型的里程碑”。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他以“南山”为意象,将《诗经》的哲思、道家的虚静、儒家的家国情怀熔铸为笔墨语言,构建起“天人合一”的审美范式。这种“以画载道”的探索,不仅为当代山水画注入文化厚度,更在生态危机频发的今天,重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
结语:峰峦之上,自有云天
石峰先生的艺术人生,是一部“以笔墨问道,以丹青铸魂”的史诗。他根植传统而不囿于古法,拥抱时代而坚守文心,在青绿与水墨的交响中,奏响了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强音。我辈当以先生为范,既师其“笔底山河”的技艺,更承其“胸中丘壑”的格局。正如先生画中常现的亭台——驻足回望,是千年文脉的沉淀;极目远眺,是艺术高峰的召唤。题七律一首,致敬石峰先生:
问道南山笔墨狂,
青峦叠翠化苍茫。
心融宋骨追王气,
色染元风溯晋章。
九畹滋兰传绝艺,
千峰写意铸华堂。
他年若话丹青史,
一卷云烟万古长。
(文/宁湘,金融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银行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金融美术家协会主席)
石峰作品欣赏
石峰山若屏风翠壁横
240cm×192cm纸本设色 2022年
石峰 水墨
《林泉高致》《云涌南天门》
纸本设色
石峰 安得置身图画里
180cm×97cm 纸本设色
石峰 山水条屏
180cm×48cm 纸本设色
请横屏欣赏
石峰 青山看不厌
65cm×24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石峰山水扇面
峭壁攒峰千万重
纸本青绿240x200cm
2024年
面层泉落
245cm×140cm
纸本青绿 2024年
青山乐居图
纸本青绿
林谷清音
纸本水墨
山海揽胜
纸本青绿 2018年
绿树无声晚自凉
纸本青绿 2021年
苍烟围壑夏生寒
136×68cm
纸本青绿 2024年
天机在此中
136cm×68cm
纸本设色2022年
松山行吟 纸本青绿
137x68cm2024年
石峰 条屏
京湘印象九人展作品
石峰展览教学掠影
齐白石纪念馆《问道南山》石峰山水画作品展开幕式嘉宾合影
《问道南山》石峰山水画作品展来宾合影
《问道南山》石峰山水画作品展来宾合影
南山峰高:“问道南山”衡岳写生
(来源:书画藏典)
艺术家简介
石峰,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主题创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石峰山水画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全国美展评审委员会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其代表性作品有水墨山水系列如《雨过秋光映翠微》(2011年),青绿山水系列如《安得置身图画里》(2021年)、《客路青山云无尽》(2021年)、《黄岳晓云》(2021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