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当目光初次触及刘传珂的油画,一种奇特的感知会悄然蔓延——那些看似静止的画面内部,分明涌动着某种即将破茧而出的生命力。他的秋冬时节既是季节的标本,又是正在进行的代谢过程;他的海湾港口既是地理的切片,又是潮汐呼吸的瞬间定格;他的花卉静物拒绝成为装饰图案,固执地保持着绽放或凋零的动态平衡;而他的海边写生则捕捉了光线与水体永恒的对话。刘传珂将流动的时间驯服在画布之上,创造出一种“凝固的呼吸”——这是属于他个人的绘画炼金术。
初秋 70x70 2022
走进刘传珂笔下的秋冬世界,你会惊讶于季节被赋予的肉体感。他用刮刀堆砌出的落叶层,色彩的平铺正在进行的腐烂与新生共存的仪式——赭石色底下潜伏着青灰,土黄中挣扎出暗红,仿佛微生物正在画布背面进行着不可见的分解工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处理光线的方式:冬季阳光从树干内部、从冻土层之下渗透出来的,这种“逆向发光”效果使他的秋冬场景获得了某种生物般的体温。对刘传珂而言,季节是风景的定语,也是具有自主生命力的主体,它们在画布上延续着自己的代谢节奏。
古树与冬雪 120×120 2019
海湾港口题材在刘传珂手中经历了惊人的转化。当我们的视线跟随那些微微晃动的缆绳线条移动时,竟能感受到整个海湾的脉动。刘传珂独创的“潮汐笔触”——用半干的画笔蘸取不同浓度的颜料,在画布上形成类似水位变化的痕迹——使静态画面产生了呼吸般的起伏感。他大胆地将港口结构抽象化为几何色块,却在每个交界处埋下细微的色彩渐变,如同海水日夜不停地舔舐混凝土后留下的记忆。这些画作不描绘海港的生活场景,而是呈现海港本身作为有机体的生命状态。
半月湾沙滩 70x70 2022
新港 120x160 2019
花卉静物这个被无数画家重复的题材,在刘传珂笔下获得了危险的活力。花瓣的艳丽红色实际上来自右侧隐约可见的晚霞倒影,花蕊里积聚着即将下雨的湿度。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发展出的“反向枯萎技法”——先用厚涂法表现花朵的盛放姿态,再以透明色釉层层覆盖,制造出既在绽放又在凋零的视觉矛盾。刘传珂的花卉静物打破了“静”字的限制,使花朵成为能量转换的显现场所,它们的美丽来自于持续不断的物质流动而非静止的完美形态。
刘传珂的绘画哲学或许可以概括为“动态的静观”。他笔下的秋冬时节是大地能量的转化过程;他的海湾港口是潮汐运动的参与者;他的花卉静物是生命代谢的显现场所;他的海边写生是多重时间维度的交织。这种艺术观念使他的作品在当代油画领域独树一帜——深化写实绘画的内在维度。
在观者的注视下,画布上的颜料开始呼吸,静止的图像显现潜流,有限的形式敞开无限的时间褶皱。在刘传珂的笔下,每一个凝固的瞬间都包含着时间的全部奥秘。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沉寂
120x160
2021
郊外果园的冬日
120x160
2019
胶东雪村
100x150
2017
静谧的渔港
100x160
2019
老果树
120x160
2018
暮雪
100x160
2019
秋雪图
100x160
2018
新港建设中的船厂
200x240
2021
雪落港湾
100x160
2021
渔港冬韵
120x160
2020
秋竹图
50×80cm
2024年
竹林山居
50×90cm
2024年
雪竹图
50×80cm
2024年
花卉
50x50
2020
花卉之二
50x50
2020
花篮
40x50
2022
花语
50x70
2021
花语之二
50x50
2021
静物
40x50
2021
闲暇时刻
50x50
2022
冬雪
70x70
2021
海边粉色的花
60x70
2022
海边写生
50x90
2022
海边写生之一
50x90
2022
海滨冬景
60x80
2020
海岛初春
70x70
2022
芦苇
50x90
2022
门前荷池
60x70
2020
园中石榴树
50×80cm
2024年
秋池
60×70cm
2024年
江边春景
70×100cm
2024年
秋到山村
60x90
2022
秋收硕果
60x80
2022
沙滩游乐场
70x70
2022
晒场
60x80
2021
画家简介
刘传珂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创作员
时代青年油画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