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王利军丨纯素之美归结于返朴归真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4-29 15:24:16

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实际上是在同画家的心灵做直接的沟通,若能把其中的画面内容、绘画之美、画外之音、画家心境都能一一地解读出来,那才是最为快意之事。因此,我喜欢结交各类画家,享受他们生活和绘画中的各种滋味。我走进王利军的国画世界已有十几个年头了,每每相约,我只见他在做一件事情,就是作画。他在那里专注地画,我在那里静静地欣赏,谁也不会打扰到谁,偶尔交流几句,内容也离不开绘画。我们经常会聊到一些话题,如:作画应当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绘画应当追求什么样的风格?

其实,这些问题很难回答,也许每个画家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1.jpg

自由由己的作画状态

在与利军的交流中,我将他的作画状态总结为“七八分论”:

按照利军的观点,绘画既然是一门艺术,当然要“以艺为先,以术为基”。“艺”是文化现象,是主观与情感的表达,是作品的灵魂;“术”是实现艺的方法,是表现方式。所以“艺术”是“艺”与“术”的完美结合。绘画就像舞蹈一样,如果舞蹈失去了“艺”,就变成了普普通通的人体运动,反之,舞蹈如果失去了“术”,也就失去了身体语言所表达的心智交流,所以两者缺一不可。那么在绘画中如何才能将两者完美地结合为“艺术”而不是分裂开来的“艺”和“术”呢?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技法纯熟,练功当然要练到自己能力的十分,甚至是十二分,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但创作时最好是把握在七八分的能力上,这样发挥起来才会像庖丁解牛一样运用自如,才能做到“自由由己”。

4.jpg

紫气祥云

2013年

196x98cm

作画如唱戏,隔行不隔理。老一辈戏曲家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七分为吟,八分为唱,十分为喊,十二分为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拿出自己七八分的能力来演艺,是游刃有余的,也容易发挥得恰到好处,而如果过于勉强,达到了能力的极限甚至想超过自己的极限,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上而不是艺术上,会出现大失误,会把握不住。王利军的创作状态也正是这种“七八分”的状态,就是游刃有余的恰到好处,是心神坦然的单纯朴素,没有浮华,不带装饰,不刻意求工,只是坦坦荡荡、自然而然地把真正的理解表达出来。

2.jpg

紫气助龙腾

2018年

700×300cm

纯素之美源于人品

正是这种“自由由己”的作画状态,才造就了王利军绘画作品的纯素之美。纯素的画面,初看时未必会让人感到夸张和振奋,但其中的温文尔雅却会慢慢地渗透进观者的内心,越看越会被画面所蕴含的真情所打动。

这种纯素的真情是画家本人性情的外露。利军曾说“没有风格的风格”就是他的追求和艺术特点。其实,他这里所说的“没有风格”与我们平常在评价一幅没有特点的作品时所贬斥的“没有风格”并不是一个含义。没有特点的“没有风格”是指没有个人特征、没有时代特征、没有美学个性、没有特殊内容的作品,这种作品是普普通通的,是随大流的,所以是没有风格的。利军所说的“没有风格”,是指在“不刻意”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形成的特点,实际上说来是有风格的,他是在强调:风格不是做作的样式,风格是源于内心的自然而然的流露。

利军的内在是纯素的优雅:

初见其面,其人文质彬彬,如谦谦君子之沐和煦春风;

又见其面,其人涵养深深,如贤贤君子之敞坦荡胸怀;

再见其面,其人纯素真真,如乾乾君子之求返朴归真。

5.jpg

源水无尽桃园仙居

2024年

110x240cm

利军的谦和是天生的,是发自内心的。内心的谦和流露于绘画,就是广学、博览、写生。在他的心中,不仅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而且有“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辨断:他尊敬当代人,故在交往中别人亦敬之,会以真学相授,所以他会在与朋友的切磋中获得真知灼见;他尊敬前人,故在博览先贤之萃华时能如饥似渴,所以他从前辈的积淀中汲取了无尽的营养;他尊敬自然,自然之理处处相通,所以他从自然中感悟到了人生与绘画的真谛;他尊敬描绘的对象,注重走进生活和亲身感受,在写生中体会那些动人的画面。

利军的贤才与坦荡的胸怀是修养的结果,他通过“敬人”的谦和达到了“净己”的状态。多年来,他经常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深入于生活,感受自然、风情与人物,在完善了绘画技巧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绘画素材和认识,更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利军有个习惯,他常常把自己的感悟、别人的经典记录下来,闲暇时便翻一翻,看一看,或再读一读,再想一想,他的这个习惯保持了许多年,渐渐的,这些感悟在自己的内心积淀下来,如水之沉净,使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净化。

6.jpg

云天高谊

2005年

240x120cm

心灵的洁净使他的作画状态达到了“静心”的境界。静心,使其踏实认真,在日复一日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静心,使其一心一意,不求名,不争利,一心只为追求艺术;静心,使其以造化为师,画面自然且富有生生不息之美;静心,使其精足神远,其思远大,其画面境界也就博大深远;静心,使其心手合一,画面源于内心,自然流畅,不受技法之阻碍,不造作,不阿昵;静心,使其真心求索,于漫漫人生之路上不断感悟真理,不断完善自己。总而言之:静心,使其纯素,纯素使他逐渐走向返朴归真的境界。这或许就是王利军的书斋之所以命名为“心一轩”的缘故吧?

敬人,使其求有所得;净己,使其感悟良多;静心,使其艺术如花。

3.jpg

紫气入燕山

2018年

98×196cm

纯素之美归结于返朴归真

王利军国画的纯素之美表现在画面上就是穿透心灵的感受,他是用自己的纯素去发现、抽象并描绘物象的纯素。在他的画面中,可以看出纯素就是内容,纯素就是意义,他在追求用纯素表达客观物象的同时,也把纯素当作自己绝对的精神追求。这样的纯素之美,实际就是追求返朴归真的结果。

在追求返朴归真的道路上,他始终信仰老子的一句话,那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同时他更加懂得:没有“为学日益”作为前提,就无法实现“为道日损”,更无法得到真正的“道”。

7.jpg

源水无尽

2008年

330x150cm

“为学”只有做到日日“益”,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使知识和技术不断增加、扩充、丰满、完善、深入,只有让知识和技术在自己身上生了根,才会变成自己的修养。这个“学”不单单是指绘画知识和技术,也包括对绘画对象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对绘画哲学的探索。

“为道”就是寻求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是纯粹的,不含细枝末节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的发现是在对事物的总结中不断删繁就简,渐渐显露出来的。“为道日损”就是要把各种庞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现实与非现实因素的阻碍一一剪除,减之又减、简而再简、约而再约、损之又损,渐渐地使“道”显露出来。寻道的过程是发现新规律并敢于摒弃世俗的过程,是复杂而艰辛的渐进过程,是舍与得的过程,是一个去华存朴的过程。

8.jpg

云涌听涛

2001年

200x120cm

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表现道,是画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自己对世界的根本认识。人类在初步掌握绘画时首先发现的大道是“形”,在之后的绘画探索中又不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大道,比如西方绘画逐渐发现了颜色、点线面、体积、空间、材质、光与影、透视、色彩、光、维度、时间、情感、时代,等等;又比如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逐渐发现了颜色、线条、夸张、散点透视、笔墨情趣、寓意、阴阳观念,等等。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凡是能发现这些“道”并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道”者,就能成为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凡是在寻道的过程中能将一己之道发扬光大者,也足以能成为艺术大师。

9.jpg

瑞气祥云

2009年

400x150cm

纯素之美的画面表现

王利军的纯素之美表现在画面上就是:简约而不简单,概括而不失变化,抽象且富于幻想。

惠安女系列是王利军的代表作。在早期的作品中,王利军通过多次前往福建惠东半岛写生,把惠安女的形象抽象成符号化的表现:黄斗笠、花头巾、小装饰、短上衣、露肚脐、软腰带、肥裤子、光脚板。这样的形象是完全忠实于生活的,也是与其他画家笔下的惠安女没有过大差别的。王利军喜欢画惠安女,是因为他被惠安女的勤劳、善良、纯朴所打动,他也非常喜欢惠安女的服饰、生活和环境,他始终冥思苦想,决心一定要表现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内心的惠安女形象。

10.jpg

梦里家山翠欲滴

2017年

98×196cm

直到有一天,他再次走进惠安女的生活,并亲身加入她们的劳动中,亲身感受她们在生活和劳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在劳累过后同他们一样临风观海,看着海水涌动的波浪,他终于灵感爆发:“惠安女就像水一样美”,她们生活在海边,以海为家,她们应当有水一样的面容、水一样的柔情、水一样勤韧、水一样的动作。从此,王利军笔下的惠安女的形象被他幻想得很美,已经不再是对面貌的直接写照,而是对惠安女心灵的写意,他把惠安女写意得如同亭亭出水的芙蓉一般:瓜子脸细润润的、柔情似水,眼睛水灵灵的、如含秋波,动作俏爽爽的、如蜻蜓点水,腰肢曼妙妙的、如风拂水。这种写意之美,是在高度抽象与幻想的基础上诞生的,是如同母亲经过十月怀胎一样的艰辛和痛苦后诞生的。

利军笔下的惠安女从此充满了像水一样的灵性,也充满了像水一样的变化,画面也不再那么复杂,变得简约唯美,在这些简约的画面中却充满了笔墨与情感的丰富变化。

11.jpg

崂山胜境(合作)

2021年

600X300cm

在《牧归》一画中,王利军描绘了惠安女放鹅走在回家路上的生活片段。画面中的惠安女动作夸张,她右手压着担尖,左手勾着挑篮,前身略微前倾,美臀后翘,甩开大步,一副急匆匆的样子,整个身形就像充满弹性一样;那些围绕在她身前身后的大白鹅,一个个也是急匆匆地伸着长长的脖颈往前奔,有的弯颈展翅,好像要多赶几步以便领先,有的脖颈直直地伸向斜前方,一副鼓足努力的样子,有的脖颈伸向前下方,似乎一边跑一边还要寻觅些吃的,这群鹅的动态相得益彰,仿佛一片急急匆匆向前翻滚的水浪一样;右侧背景中的芭蕉树叶也与这些动作配合自然,仿佛也跟着他们一起动了起来;在所有这些“动”的线条背后,远处淡淡的芭蕉林显得平静而松弛,映衬得画面的动感更加流畅了。在这个画面中,“如水之波动”就是纯素的表现,但各种不同的波动中却又富于变化:人体纵向的波动、奔走向前的横向波动、群鹅起伏的波动、芭蕉随风的波动,这些波动在相同的“势”中却有完全不同的“式”样,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自然、简约而不简单、概括而不失变化。凝视着这幅画画面,观者也许会这样思考:惠安女为什么这么急匆匆的想回家呢?也许她是要急着回家去见赶海归来的亲人?也许家中还有很多活计等着她去完成?也许她是急着躲避欲来的风雨?也许……

12.jpg

黄河之水天上来

2008年

196x98cm

也许利军现在还在画室里耕耘?也许利军对自己的纯素之美还有更高的追求……

绘画艺术的山峰如同自然界的山峰,每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们的顶峰一定都是纯粹的,有着与众不同的形式、情趣和思想。王利军的山峰就是心灵与画面的“纯素”。

文/刘吉维,来源:惠风草堂)

王利军作品欣赏

13.jpg

黄山雨后

2016年

136x68cm

14.jpg

海畅

2007年

330x150cm

15.jpg

春夏秋冬之一

2024年

16.jpg

东崂胜境

2001年

300x170cm

17.jpg

大觉听雪

2017年

68×136cm

18.jpg

龙腾华夏

2009年

330x150cm

19.jpg

春夏秋冬之二

2024年

20.jpg

紫气东来

2016年

198x98cm

21.jpg

紫云

2006年

196x98cm

22.jpg

梦里家山

2020年

98x196cm

23.jpg

紫气东来入华堂

2023年

200x96cm

24.jpg

欢乐的海港

2025年

136x68cm

25.jpg

静静的港湾

2025年

136x68cm

26.jpg

香山沐雨

2017年

68×136cm

27.jpg

吾居青山碧水间

2016年

196x98cm

28.jpg

瑞气松风

2011年

220x200cm

29.jpg

千佛夕照

2016年

198x98cm

30.jpg

紫气东来入华堂

2017年

200×300cm

31.jpg

长龙出浴

2016年

136x68cm

32.jpg

长城暮色

2011年

40x40cm

33.jpg

长城香雪

2011年

40x40cm

34.jpg

张家界初雪

2024年

35x60cm

35.jpg

太行人家

2015年

136x68cm

36.jpg

紫气临山村

2020年

60x45cm

37.jpg

柘荣古镇心远堂

2023年

65x45cm

38.jpg

渣济小街

2024年

60x45cm

39.jpg

渣济写生

2024年

62x45cm

40.jpg

在那东山岛上

2018年

30x50cm

41.jpg

远眺小三峡

2020年

60x45cm

42.jpg

听松武功山

2016年

30x30cm

43.jpg

雨后张家界

2024年

60x35cm

44.jpg

雾锁武功山

2016年

30x30cm

45.jpg

雨后青山色如铁

2016年

30x30cm

46.jpg

雨后贺兰山

2018年

30x50cm

47.jpg

燕山风骨

2011年

40x40cm

48.jpg

黄山古村印象

2024年

60x45cm

49.jpg

夏梦三江源

2024年

33x63cm

50.jpg

雨后东门屿

2018年

30x50cm

51.jpg

又见南山

2018年

53x30cm

52.jpg

印象东湖

2019年

50x50cm

53.jpg

阴山岩画

2023年

40X40cm

54.jpg

瑶寨之晨

2021年

45x60cm

55.jpg

新家

2016年

30x30cm

56.jpg

仙境张家界

2024年

35x60cm

57.jpg

太行山下

2015年

136x68cm

58.jpg

夏至鸳鸯湖

2024年

33x63cm

59.jpg

夏日雨后

2018年

39x39cm

60.jpg

版纳的节日

2018年

39x50cm

61.jpg

夏日东湖梦

2019年

60x45cm

62.jpg

天都夕照

2024年

60x45cm

63.jpg

听溪

2024年

262x45cm

64.jpg

夕照仙人井

2023年

60x45cm

65.jpg

武功山下

2016年

30x30cm

66.jpg

武功山远望

2016年

30x30cm

67.jpg

武功山雄姿

2016年

30x30cm

68.jpg

巫峡夕照

2020年

60x45cm

69.jpg

乌兰察布写生

2015年

50x33cm

70.jpg

庭院深深

2020年

40x60cm

71.jpg

听雨文昌阁

2018年

53x30cm

72.jpg

铜墙铁壁

1997年

98x98cm

73.jpg

天仙瀑

2023年

65x45cm

74.jpg

吾居青山碧水间

1998年

68x68cm

75.jpg

水乡古镇

2017年

60cm×40cm

76.jpg

太湖夏梦

2024年

40x40cm

77.jpg

神女峰

2020年

60x45cm

78.jpg

云起黄山

2024年

60x45cm

79.jpg

山雨欲来

2016年

30x30cm

80.jpg

山舞银蛇

2016年

136x68cm

81.jpg

山乡三月

2018年

53x30cm

82.jpg

三塔远眺

2020年

40x60cm

83.jpg

秋醉圆明园

2023年

45x60cm

84.jpg

秋阳伴我行

2020年

60x45cm

85.jpg

秋塘听雨

2020年

41x42cm

86.jpg

清风入怀

2016年

30x30cm

87.jpg

南山听雨

2018年

53x30cm

88.jpg

南湖初夏

2024年

40x40cm

89.jpg

暮色蝴蝶泉

2020年

40cmx60cm

90.jpg

莫尼山之夏

2023年

40X40cm

91.jpg

莫尼山下

2023年

40X40cm

92.jpg

莫尼山魂

2023年

40X40cm

93.jpg

莫尼山

2023年

40X40cm

94.jpg

龙脉

2011年

40x40cm

95.jpg

灵山圣水

2016年

198x98cm

96.jpg

灵泉秋韵

2010年

120x120cm

97.jpg

老家

2010年

98x90cm

98.jpg

龙泉晚钟

2010年

120x120cm

99.jpg

九龙潭听瀑

2024年

40x60cm

100.jpg

空中草原

2024年

60x45cm

101.jpg

静读鉴碧阁

2018年

30x50cm

102.jpg

金山寺

2024年

38x50cm

103.jpg

黄山古村印象

2024年

60x45cm

104.jpg

家乡

2015年

50x50cm

105.jpg

江山如画

2023年

180x230cm

106.jpg

加车晨雾

2015年

50x50cm

107.jpg

加榜梯田

2015年

40x40cm

108.jpg

画桥远眺

2024年

40x40cm

109.jpg

鹤亭初夏

2024年

40x40cm

110.jpg

贺龙故里

2024年

60x35cm

111.jpg

古镇春韵

2019年

60x40cm

112.jpg

古寨迎春

2018年

39cmx50cm

113.jpg

古崖听松

2017年

98cm×196cm

114.jpg

抚远新村貌

2024年

33x63cm

115.jpg

福建平潭六八小镇

2023年

65x45cm

116.jpg

风雨圆明园

2018年

30x50cm

117.jpg

风骨犹存

2011年

40x40cm

118.jpg

古田初夏

2019年

50x50cm

119.jpg

滴翠九龙潭

2024年

40x60cm

120.jpg

二仙桥

2019年

60x40cm

121.jpg

东湖雨后

2019年

60x45cm

122.jpg

东湖响午

2019年

50x50cm

123.jpg

东湖夏日

2019年

60x45cm

124.jpg

东湖初夏

2019年

60x45cm

125.jpg

蝶飞龙舞

2020年

40x60cm

126.jpg

夏至宏村

2024年

40x40cm

127.jpg

丹霞夕照

2024年

60x40cm

128.jpg

春又来

2018年

53x30cm

129.jpg

春消息

2011年

40x40cm

130.jpg

芭沙小巷

2015年

50x50cm

131.jpg

春风

2020年

40x60cm

132.jpg

初夏的晌午

2018年

39cmx50cm

133.jpg

茶马古道吉人家

2018年

39cmx39cm

134.jpg

彩云之南

2018年

39cmx39cm

135.jpg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25年

68x68cm

136.jpg

芭沙古寨

2015年

50x50cm

.png

画家简介

王利军 | 干净的画面语言近乎完美地呈现了鲜活的南国风情与惠安女如歌似诉的心绪

王利军,1962年生于河北乐亭,斋号心一轩、惠风草堂。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擅长国画人物兼及山水、花鸟、书法等。现为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会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爱国拥军书画院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军地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大型美展及各类名家提名展和学术邀请展。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国家各级美术馆、博物馆、驻外使领馆及个人收藏。

  责任编辑:徐智勇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