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苍劲笔墨绘英雄,巨幅肖像撼人心——孔维克《抗战老兵》礼赞抗战胜利八十载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9-12 14:12:25

9月8日下午,由央视网、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笔墨中国·山河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人美美术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过彤,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王远,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名誉院长管峻相继讲话,大家从“九三大阅兵”的振奋,谈到80年前那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给中华民族留下深刻记忆的战争,呼吁不忘国耻、珍爱和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华三、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中国北派山水画院院长师恩钊先后讲话,他们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谈到艺术家的艺术使命及社会担当,要用画笔去铭记历史,讴歌时代。

八十载岁月峥嵘,血火记忆镌刻山河;九万里风鹏正举,笔墨丹青礼赞英魂。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以艺术之名集结丹青之力,以跨越时空的视觉叙事,奏响一曲壮怀激烈的山河壮歌。这场展览是对历史的庄严回望。艺术家们以笔为戈、以墨为锋,在宣纸上重构那段铁与火的岁月——太行山深处的游击烽火,青纱帐里的不屈脊梁,大江南北的敌后驰骋……每一道笔触都是对先烈的缅怀,每一抹色彩都是对英魂的礼赞,在虚实相生的艺术之境,铸就民族精神的永恒丰碑。这种跨艺术门类的展示,正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丽史诗在艺术维度上的生动映照。

展卷之间,人们看到的不只是历史的再现,更是精神的传承:写意山水间奔涌着《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韵,工笔人物中凝固着军民同心的坚韧风骨;铁画银钩的书法中回荡着正义的铿锵。这种跨越艺术门类的展示,正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美学注脚。展览汇集了国内80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每一件作品既是对历史的深沉回眸,也是对未来的明亮展望。艺术家们以艺术的语言,将苦难记忆转化为艺术的力量,让胜利的荣光在笔墨间生生不息。此展向所有为反法西斯而战的先辈致敬,愿艺术之光永远照亮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道路,让历史的回响在笔墨山河间永续激荡。

《抗战老兵》被众多纸媒介绍重点推出

孔维克的巨幅肖像画《抗战老兵》应邀参展,四幅比真人头部还大十几倍的巨幅头像并排悬挂在展厅的正中央,每幅画上面写了一个字,四幅画合起来为“抗”“战”“老”“兵”,每一个字下面都盖了一个巨大的印章《民族魂》,形式感极强,极具视觉冲击力。在采访中作者介绍说,这是根据四位幸存的抗战老人的形象写生创作的,他们中有八路军老兵,有国民党老兵,有黄埔军校教官,也有抬单架的普通老百姓,四张写满沧桑的脸,象征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年他们是一个个青春少年,战争使他们拿起了枪,为国家兴亡而战,万万千千的英雄儿女在这场民族存亡的残酷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幸存的抗战老兵成了那个时代活的记忆、精神的丰碑。作者以苍劲的笔墨皴擦,写出了战争风云和艰苦岁月留下痕迹的四张面孔。你看那痛苦紧闭的眼,那断指的手还在捂着震耳欲聋的耳朵;那个被炮弹片炸瞎的眼睛已经枯萎,留下的那只眼睛,惊恐地看着这一个残存的世界;还有两位老兵神态坚定,似乎颤抖的右臂正向观众行标准的军礼,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两位老兵的手式略有不同,一个是手掌向下,一个是手掌外翻。这是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军礼的不同。八十多年了,战争已与他们的生命融为一体,一举一动还烙着哪个时代的印痕……那过去的遥远岁月,那逝去的战火硝烟,这承载历史的笔墨,这震撼人心的画面,使每一位站在画前的人,内心都受到了剧烈的撞击。

展览现场     

作品欣赏

《岁月沧桑——抗战老兵》(270cm×91cm×4)2015年孔维克

微信图片_20250912111650_0.png

《岁月沧桑——抗战老兵》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912111650_0.png

《岁月沧桑——抗战老兵》之二

微信图片_20250912111650_0.png

《岁月沧桑——抗战老兵》之三

微信图片_20250912111650_0.png

《岁月沧桑——抗战老兵》之四

(来源:绘艺人生)

艺术家简介

抗战印记 | 孔维克:穿透岁月的凝视,为抗战老兵造像

孔维克,全国政协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六、七届、八届理事,民革中央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美协第六、七、八、九届理事,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及人物画高研班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央画院院长。

民革山东省委第十二、十三届副主委,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届副主席,山东省公安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画院名誉院长。为一级美术师(二级岗),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高评委,山东智库专家,山东省决策委员会委员。

他擅长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和研究,工笔写意皆能。注重将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其中国画创作中,并探索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孔维克长期进行着以现代审美的视角将书法构成与传统笔墨相对接的研究,推出了大量有着强烈个性化印记的古典人物画作品。代表作有:《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图》《心学宗师王阳明》《孔子与四配》《日本遣唐使》《一山一水一圣人》等。

近年来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宏大主题的创作,致力于对现代写实人物画的研究及当代性的学术推进,创作了一批扛鼎之作,为画坛所瞩目。代表作有:《公车上书》《孙中山先生在青岛》《王尽美与邓恩铭》《抗战老兵》《国学大家张伯驹》《何香凝肖像》《咱与国旗合个影》《中国人民解放军驰援武汉》《沂蒙山下识字班》《雪野大川进行曲》《北上》等。

孔维克作品多次参加大型全国美展、签约“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美术创作工程”“‘一带一路’世界美术创作工程”等。

  责任编辑:董硕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