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燕霞蔚莲花山145cm×364cm
中国画2022年
在今天,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经济一体化为前导的全球化,已经模糊和瓦解了地域文化的边界,同时,从我们近30年中国画发展的现实来看,对于中国画的探讨,已无可选择地要放在全球化的文化大背景中来。

花鸟组画—-268cm×35cm
中国画2016年
全球化的文化环境应该是一种多元并存又相互渗透的文化环境,而不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以强凌弱的文化环境。不同文化之间不仅应该寻求相互沟通的可能,而且应该保持自己对艺术的阐释能力和价值判断标准。我们认为全球化与本土化不应该成为一种对抗的关系,相反,全球化为本土文化的发展和多种文化之间的沟通带来新的契机。

翠影藏低荷直径34cm
中国画2013年
具体谈到中国画,中国画是从唐宋前的中国工笔画衍生出来,而中国工笔画又是从更早的如彩陶上的意象图案绘画再到春秋战国时的帛画衍生出来,中国绘画从意象的图案式绘画到唐宋发展到高峰的中国工笔画,再到宋以后写意画和盛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而到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里,中国画却经历多次形态转换和变革,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每一个重要的思想运动,都曾给中国画的转型带来深刻影响。应该看到的是,在一个世纪的变革中,都是以西方文化作为参照系,先是以西方古典写实为模式,从写意转向写实,其先行者是徐悲鸿、蒋兆和,接着又以西方现代艺术为模式,从传统转向现代;先行者是林风眠,后继者有吴冠中。进入新世纪,现代中国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四季·夏至143cm×156cm
中国画1994年
我认为中国画出现变化是正常的、合符规律性的,这与欧美现代艺术特别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有关,它既有中国画自身演变的条件与趋势,也有流行的现代主义的国际环境影响,现代中国画都不应该说是完全是摹仿、迎合西方现代艺术的。但我也不赞同说传统中国画已经“过时”,只有“现代水墨”才有资格进入“世界文化语境”,代表现代中国的本土艺术与现代国际艺术对话的观点。在我看来,“现代水墨”是从传统水墨中因文化“杂交”而生,但与传统的水墨并不是“我生你死”的关系。它们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各有不同,应当用不尽相同的标准来衡量。

荷·夏荫130cm×127.5cm
中国画2011年
最后我还想强调的是;我们不应该忽视材质,包括毛笔、墨、宣纸等,作为一种媒介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当现代艺术家试图与国际主流艺术对话时,不应该忽视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身份。而宣纸、水墨这些渗透着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媒介,正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识别符号,为他们的艺术增添一种本土化色彩。如果说这些艺术家采用西方的呈述方式是出于文化语境的需要和对话的方便,那么,采用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媒介则是出于文化身份的需要。
(文/陈湘波)
作品欣赏

玉碗盛来琥珀光94cm×54cm
中国画2018年


徐引塘间步42cm×78cm
中国画2012年


爱莲说之一78cm×73cm
中国画2014年


四季·惊蛰143cm×156cm
中国画1994年


爱莲说80cm×51cm
中国画2018年


如梦令·荷260cm×130cm
中国画2021年
(来源:搜狐号@202艺术观察)
艺术家简介

陈湘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艺术中心(中方)主任、一级美术师(技术二级)。2022年、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主视觉形象“瑞虎”、“兔圆圆”总设计,2024年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logo、吉祥物总设计。2023年第二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目前担任的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策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第七届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慈善会(深圳市关爱基金)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深圳市六届、七届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