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6天6座城,近20家企业,我们窥见了高质量发展下的山东“方法论”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5-18 09:19:28

“大产业链”引方向,“大创新”上水平,“出国门”筑格局,一条坚持提质创新、全链条化、筑世界品牌的发展思路已悄然浸入到山东各市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正逐步凝聚为齐鲁产业的精神内核。

5月9日至14日,“行走先行区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滨州、东营、淄博、泰安、济宁、菏泽6市,一批能源型企业、智慧型农业、高端制造业正凭借有法可循、行而有效的升级模式,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长远之道。

“链”上使劲,让产业发展更有活力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

主题采访期间,记者发现,如何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做到“物尽其用”,实现产业链的“完善”之旅,是不少企业的追求。

中裕食品的产品系列

提起小麦制品,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面粉、馒头、面条、面包等食品,但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已实现了对小麦的全价值利用。相较于传统农业种植加工模式,中裕在全国首创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中裕模式”,包含“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服务”等十大板块,率先打造了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

产业链的完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收益,而市场也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据了解,传统小麦加工每吨产值3700元左右,而在中裕的全价值利用小麦的产业链条下,小麦每吨产值9140元,比传统加工提高2.5倍,中裕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

CCUS项目二氧化碳专用储气罐

从一城到一域,由一域到全局,全产业链的“升级之路”在齐鲁大地处处可见。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项目中,记者看到了兄弟城市间的产业互补和优化。

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项目,是我国第一个石油-石化低碳、零碳产业链的示范工程:它先将淄博齐鲁石化煤制气装置排放尾气中的CO₂进行低温捕集,通过100多公里的管道输送至东营胜利油田,注入地下进行驱油与封存,实现了炼化行业CO₂地质封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双赢。

这场关于“碳”的旅程,让我们看到了城与城之间的产业互补衔接,上下游产业链的“双赢”升级。

产业链好比是一张“拼图”,无论缺少哪一块,都会影响整体的稳定。山东正以“环环相扣”的布局,拼好这张图,加速全链条完善升级,逐鹿“大产业”。

科创山东,让创新稳坐发展“C位”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产业质变,很难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让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山东企业给出答案。

在山东邹平山东魏桥轻量化基地的展厅内,一方鱼缸引起了记者好奇,两块泡沫铝板漂浮在水面,一条金色小鱼在水草中游梭。跟普通铝不同,这是一块高性能泡沫铝,密度虽不及水的一半,但压缩强度却是碳钢的5倍,它广泛应用在电子通信、交通运输等领域,是一种先进的特种新材料。

在人们传统概念中,铝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旧”的特征明显。但魏桥通过持续创新研发下,赋予铝全新的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让铝蝶变成高科技新材料,含“新”量颇高。

魏桥只是邹平铝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几年来,邹平当地以轻量化为突破口,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赋予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不断促进铝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塑强了当地铝产业的筋骨和体格。也正是这种良好的氛围,滨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显著,其中,高端铝产业集群营收更是直接突破2500亿元。

山东华成中德生产的减速机

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企业只有不断谋求创新自强,才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立足于菏泽牡丹资源优势的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高新技术,打破圈层壁垒,实现创新“破圈”之能,围绕牡丹研发出了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籽油软胶囊、牡丹日化等9大类150余类牡丹系列产品,产值超百亿;历经41年,绅联药业从以肠衣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为以肝素系列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用创新推动跨界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创新“破壁”之锐,现生产的肝素钠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85%;山东华成中德一直秉持“引进、吸收、再创新”发展思路,公司自创立之初,便引进了全套的德国设备和工艺,深入学习和再创新,实现创新“破题”之势,生产的水环真空泵抽气量是海外产品的近五倍。

回顾企业创新历程,“从0到1”创新成果涌现固然不错,但推动更多“从1到10”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为重要。对于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而言,如何做对这道应用题,同样需要思考。

扛旗先行,山东品牌“闯”世界赛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开始崛起,成为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这些品牌代表着中国的实力和文化,也是企业实力和发展布局的真实体现。6天的时间里,记者采访了省内近20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他们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赛场上的民族企业。

走在山东蒂德精密机床厂区内,“让中国机床赢得世界尊重!”的标语随处可见。“掌握更多高端先进技术,创造出世界一流,比肩德国品质的数控机床是蒂德精密初心和使命。”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国辉解释,2014年,公蒂德精密和德国公司达成全面战略合作,2016年又在德国成立了研发中心,全面实施国际化运营,为打造世界一流机床品牌和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蒂德精密在欧洲的市场正逐步扩展,产品已出口至德国、俄罗斯、英国、印度、土耳其等20多个欧洲国家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奥迪、路虎、奔驰等企业都是蒂德精密的合作客户。

在山东,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找到了产业出海的路径。作为一家新兴化工企业,泰安汉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十多年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数十家分支机构,搭建面向全球的毛细血管式营销网络,依托完善的物流系统,向全球客户销售产品,为全球近5000家客户提供最优服务;济宁永生重工凭借精密锻造,成为日本小松、韩国斗山、德国宝峨、美国卡特彼勒等国际一线品牌供应商;“世界铝王”魏桥集团,在全球打造“样板工厂”,直接改写世界铝业的力量分布。

汉威研发生产的“营养品、生物医药、资源型产品、特殊化学品”四大矩阵产业链体系

6天6座城市,近20家企业,他们发展之路让记者印象深刻:曾经的链条“短板”逐步变身发展优势,核心技术上革故鼎新使得企业为山东品牌在世界市场争得席位,以提质升级为核心的“升咖之路”让企业未来愈发清晰,企业蓄势赋能,也必将让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更加强劲。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既是山东坚定扛牢经济大省责任的使命担当,也是加快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机遇。山东也正以“加速”的态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篇章,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新黄河 记者/李庆斌

  责任编辑:李焕玉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