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挥洒“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齐鲁画卷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6-05 09:03:46

放眼齐鲁沃野,夏收正在有序推进,乡村旅游人气十足,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幅生机无限的农业新图景正在齐鲁大地上徐徐绘就。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优势明显,乡村产业优势突出,战略位势更为凸显,改革创新走在前列,争先进位意识强烈。近年来,山东不断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新成效,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夯实基础。

科技赋能为农业腾飞插上“金翅膀”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成色足。2023年,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8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3%。在科技创新加持下,山东培育的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品种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

这其中,依靠科技对盐碱地进行高效利用功不可没。盐碱地在全球分布广泛,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像设计工业产品一样设计耐盐碱种子,并通过人工模拟环境加速繁育;建立盐碱地高效阻盐与快速培肥扩容增效技术模式,有效降低盐分、提升地力等级……以盐碱地面积占全省38%的东营为例,近年来,东营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将盐碱地改良与耐盐碱植物育种“双管齐下”,让贫瘠闲置的“盐碱荒滩”变身具有产出效益的“金山银山”。

除了盐碱地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数字化也已成为山东农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近年来,山东多地打造智慧农业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监测农业生产数据,提高生产效益,推动农业数字化快速发展。

菏泽市成武县整合全县农产品优势资源,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农副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临沂市莒南县建设茶溪川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并在该示范区内探索建设了涵盖茶园可视化、环境智能监测、产品溯源等功能的5G智慧茶园管理系统。

通过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农民可以更加科学地管理农田、种植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户“如何种好田”“如何种田好”提供决策依据。

“齐鲁粮仓”焕新拓展新空间

麦花翻浪,良田澄碧。眼下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齐鲁大地欣欣向荣的丰收美景正跃入眼底。

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农业大省,在端稳1亿山东人饭碗的同时,继续扛牢农业大省责任。

近年来,山东在粮食生产上持续发力,通过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确保了粮食总产量的稳定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山东省粮食单产、总产再创新高,单产达到449.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8.1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带动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131.1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山东贡献”。

今年山东省委1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化‘齐鲁粮仓’建设”“落实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激励、产粮(油)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省覆盖”。

山东“齐鲁粮仓”的建设成果,不仅展示了山东农业发展的硬实力,更体现了山东人民对粮食安全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责任感。

强化顶层设计,从耕地、种子、农机、水利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发力,以稳定可靠的惠农政策,给勤劳奋斗的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让科技持续强化粮食生产能力,为“齐鲁粮仓”夯实基础。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全省创建了多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粮油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通过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片的建设,辐射带动了周边粮食生产水平的稳步提高。

同时,山东一方面做足粮食购销全流程功课,在粮食的收购、储存、加工等环节下功夫。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齐鲁乡村正在巨变中迈上振兴新台阶。

让山东“农字号”更好“走出去”

农业高质量发展,质量是基础,品牌是引领。从港澳到长三角再到走出国门,近年来,山东“向高端农业要精品,向品牌农业要效益”的实践成果得到充分诠释。

齐鲁农超平台、莱阳市预制菜产业园建设项目、文登西洋参精深加工项目、枣庄王老吉石榴大健康产业园项目等10个涉农重点优质项目在长三角农产品推介会上大放异彩;寿光蔬菜、鲁茶、酒水饮料、休闲食品及清真食品、水产品、畜产品和预制菜等1000余种优质农产品在2024港澳山东周期间备受关注。

2023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总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6.3%,再创历史新高,出口总值连续25年领跑全国。今年一季度,山东省出口农产品374.4亿元,增长13.2%,继续稳居全国农产品出口首位。2024年一季度,山东省以自主品牌出口农产品37.6亿元,增长13.5%。

作为农业大省,在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基础上,山东深入实施“好品山东”品牌发展战略。全省已培育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1个、企业品牌700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4500多个。16个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数量居全国首位。

山东“农字号”不仅花开全国,还不断向海外输出。近年来,山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有248家生产企业获得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牌证,在寿光、莘县建成2个大湾区“菜篮子”农产品山东配送中心。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品牌推介和营销,运营“齐鲁农超”展示交易平台,3000多家企业进驻,推动各类生产主体与电商平台合作运营,实现“销量”与“流量”双提升。

从田间地头到五湖四海,从小市场到大舞台,山东农产品产量稳中有进、质量体系越发成熟、品牌内涵日益丰富,这样一幅“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因为齐鲁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而愈加绚丽耀眼。

(来源:闪电新闻 )

  责任编辑:董硕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