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海总”在营业 | 这一站,“校验”海纳云物联科技搭建的“青岛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为城市应急安全代言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5-15 16:13:02

成功出道、流量持续拉升的“海总”,仍在密集营业。

日前,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来到青岛市监测预警中心,为城市安全代言。不同于消费者所熟知的家庭智慧场景解决方案和大健康生态平台,这里蕴藏着海尔在产业互联网赛道内的重要分支——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数字化重构。

说是“代言”,更是“校验”。

城市安全应急防控需要解决怎样的痛点?

风险监测预警如何做到秒级响应?应急安全数字化的青岛探索,在全国范围形成哪些示范?

不难发现,掌握了“流量密码”的“海总”颇具用户思维,每一个问题都卡在“点”上——城市安全无小事,防灾减灾的核心在“快”,更在“准”。就本质而言,这是海尔以技术赋能社会公益的跨界实践,打造稳、准、迅捷的新型基础设施。而在线应考的,正是海纳云的首席架构师王玮。

这家城市应急安全科技企业由此在评论区引爆了“点赞”:

青岛的城市安全大脑竟然也植入了“海尔系”创新基因!

青岛的燃气管网、供热管网、排水管线竟然也装上了“电子眼”!

是的,“青岛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有如一张精密的安全感知网,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1.6万余台、百余种智能传感器正24小时持续监测市内三区燃气、供水和排水等地下管网。

应急2gif.gif

其背后站着一位低调的隐形守护者——海纳云。

01技术筑基:构建城市安全数字底座

在青岛市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大屏前,周云杰对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设备产生了兴趣,而这就是青岛整个燃气安全监测体系中3700个传感器之一,也是海纳云自主研发硬件生态中的典型案例。

王玮介绍说,这个24小时全时监测设备可以捕捉到人鼻子闻不出来的泄漏,并把信息秒传回中心大屏,巡检员第一时间收到泄漏点位置,即可去现场处置,不仅使沼气判别准确率相较于人工提升了90%,同时将隐患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这对于燃气安全的意义不言而喻。

不难发现,可感可知的燃气管网不是简单的“堆科技”“叠Buff”,而是在硬件导入与大数据、平台算法等软件集成的协同赋能下,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样的逻辑也可于桥梁上找到最佳实践。智能传感器对桥梁结构之间的缝隙大小、通车情况、震动、倾斜等多维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再把这些数据全部融合起来,结合智慧桥梁算法对桥梁健康状况、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为车辆通行提供安全保障。

应急3gif.gif

借由这块大屏,王玮展示着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管网、热力管网、消防安全、地下管廊、电梯安全等在内9个场景的监测预警。1个平台,9个场景,匹配激光可燃气体探测仪、管道泄漏相关仪等自主研发的硬件生态,海纳云给这座城市的“生命线”深度嵌入了一套极其敏锐的感知网络,实现了数据与城管、住建等20余个部门系统的全量融合,助力城市安全治理从经验驱动向算法驱动的范式跃迁。

自2023年运行以来,这张“安全网”已有效监测并处置燃气泄漏、桥梁结构报警、地铁报警、供水管网压力异常等各类报警10000余起,摘得“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五届安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4年山东数字强省“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创新示范应用”和“公共视频智能应用优秀案例”等多个奖项。

应急4.jpg

02场景穿透:从系统免疫到全域数字化转型

对于一家科技主导型企业来说,创新是使命,更是宿命,这条路没有尽头。尤其是在AI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显学”的当下,海纳云没有止于监测技术的突破,而是将AI算法深度嵌入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

应急5.jpg

何谓“深度”?

在真实场景中构建闭环验证体系,直接将AI模型训练场搬到城市治理的最前线——

海纳云的算法工程师在燃气窨井的刺鼻气味中验证甲烷浓度变化曲线,在电梯轿厢的金属回响里捕捉电动车入梯角度特征。正是这种“场景即实验室”的方法论,让AI模型在真实环境中持续进化。

“燃气泄漏与沼气辨别算法模型”,能够助力燃气公司更加准确地区分是燃气泄漏还是沼气堆积,误报率降低60%;多角度视频分析算法,使电动车入梯识别准确率达到98.7%,困人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5秒。眼下,海纳云算法团队自主研发了涵盖不同场景的40多种风险预警分析模型。

更具战略价值的是,海纳云构建了全国首个跨行业风险耦合大模型。

以燃气泄漏为例,事故可能引发地下电力井爆炸,系统通过分析12类基础设施的关联参数,可实现次生灾害的秒级预警。这种“系统免疫”能力的形成,标志着青岛城市应急已经由“单兵作战”转向“体系防御”,它让一座城市的骨骼、肌肉真正生长出匹配的“数字”神经。

随着技术能力的持续沉淀,海纳云正在重塑城市安全治理的维度认知。

应急6.jpg

▲PPB级高精准激光燃气泄漏检测车

在场景拓展上,海纳云已深入布局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4大领域的18+专项应用场景;

在城市治理体系上,海纳云打造的“物联感知矩阵-智能决策中枢-应急响应网络”三级架构已在崂山区落地实践,实现了市政设施全要素数字孪生。

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启动的崂山智慧城管提升项目。海纳云通过搭建城市级物联中台,将液化气监管、道路积水预警等12个独立系统整合为统一作战平台,极大拉升了跨部门协同效率。

应急7.jpg

▲崂山智慧城管运行平台

毋庸置疑,海纳云从技术应用到生态重构的升维突破,正重新定义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价值尺度。

03生态赋能:可复制的数字应急方法论

验证生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落地可行。

应急8.jpg

海纳云的赋能模式与中国城市应急管理的适配度,正在不断被证明。从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到具有针对性的燃气、供水、排水、电梯、桥梁等垂直领域的样板案例,在全国不同城市加速涌现:

青岛市水务管理局联合海纳云共同打造“青岛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包含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河湖智能监控系统等10大专题系统,让水务业务分析研判和决策“有数可依”;

合肥经开区通过移植青岛排水监测模型,实现管网过流预警准确率提升58%;

鹤壁防汛平台复用青岛内涝算法框架,使洪峰预测精度达93%;

重庆铁山坪项目升级青岛桥梁监测技术,构建起森林火情30分钟处置圈。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构建的“乐高式架构”——将城市应急系统解构为标准模块和功能组件,既能快速适配济南电梯监管、西安热力监测等共性需求,又可灵活重组为黄岛石化区油气泄漏监测系统等专项解决方案。如,在青岛能源集团燃热一体化平台建设中,通过调用“物联感知+数据中台+智能诊断”标准模块,极大限度压缩系统部署周期,降低运营成本。

以数据要素驱动传统应急体系效率变革,以“标准化模块+场景化适配”模式突破生产力线性增长逻辑,海纳云这种“技术基因”的跨界移植能力,再次印证了新质生产力“可拆解、可组装、可进化”的特质。

应急9.jpg

当技术能力突破临界点,海纳云也开始逐步尝试搭建全球化技术输出通道。

在路桥安全监测领域,海纳云为巴拿马运河第四大桥数字建造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BIM咨询及实施服务,通过碰撞检测、施工模拟等BIM+GIS应用,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将中国城市治理经验转化为国际工程标准的实践,已成为海纳云赋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注脚。

6年已矣,海纳云创造的不仅是应急管理的效率革命,更是城市治理范式的价值重构。从青岛的“传感器触角”到合肥的“排水数字孪生”,从重庆的“森林防火大脑”到鹤壁的“防汛决策图谱”,这家企业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大叙事中,实践着自己的技术哲学——真正的智慧城市不是靠炫技,而是让安全成为“无感的必然”,最好的守护,总是润物无声。

(文/“回澜听涛”公众号)

  责任编辑:徐智勇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