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5年度“铸魂项目·行走课堂,向美而生”活动进行时。杨秀娟(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袁帅(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任副研究员)、法志清(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和艺术学院部分教师携南大学生赴吴鸣艺术馆开展艺术研学活动。深入了解吴鸣先生“紫砂新流派”的艺术理念,感受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之处。无论书画或是紫砂,都充体现吴鸣先生深厚文化底蕴及审美表达。
杨秀娟(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吴鸣大师的作品,我看到后就非常的震撼。他的紫砂、他的陶艺、他的书画传达出的语言、理念非常明显,文人气息、文人画的韵味跟他现代设计理念结合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都非常的震撼。
刚才在楼上看到的一些吴大师的绘画作品,我们在交流过程中看法也都非常一致。其实艺术表现用紫砂也好,中国画也好,选用的材质也好,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他的艺术理念。当然,他在不同媒介上的表达都非常的成功。在与他短短的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他非常的谦和、平和,他的作品呈现出来的也是那种非常的大气、包容,有种市井之外的(如刚刚聊到的太极)宇宙观,在他作品中传达出的气息非常明显。
法志清(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到了艺术馆看到吴鸣先生的作品,我感觉收获很大。首先一点,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大概九几年就对紫砂很感兴趣。紫砂有几百年的历史,当我到了丁山以后,我感觉地方的气氛、空气里面都弥漫着紫砂的气息,当地的血液里流露着紫砂文化的底蕴。所以这个环境反应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的舒适,很契合我的兴趣爱好。我今天到了吴鸣大师这里,感觉到非常震撼,最深刻的感触是什么呢?从他的绘画作品、紫砂作品都可以看到,他是把从中国传统的材质、工序、呈现都发挥到一种极致的状态。比如说这种笔墨的韵味,我看了非常的舒服,很舒畅,有种愉悦感。他的血液里、灵魂里,融入他的审美,并传承下来。在传统的笔墨中能看出他的表现特色,他的这种创作传达出的感觉,以及他的思路都有很大的创新。
因为现在书画界是比较浮躁的,我们看网络上面很多人吹嘘得很大,但是能沉下来做传承创作的人很少,完全在一种粗躁的状态。紫砂器从传统讲,更多是实用器为主,用紫砂泥做壶,越来越大众化、普及化,是走向工艺美术的道路。但真正走向艺术的殿堂,它是要有创新的思路去发展。我们也接触了很多紫砂艺术家,他们做传统已经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但这种传统工艺达到天花板后却又很难突破,跟他们交流后,他们也在思索出路在哪?直到我看到吴鸣大师的壶,感觉到他的创作又是一种新的思维,让我感觉到非常的震撼,非常的新意,我非常欣喜,我感觉到收获很大!
(整理/鹤子,2025年4月,来源:吴鸣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