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王振华 | 从 “毛驴穿裤” 到 “鲁迅抽烟争议”——公共空间的治理需要常识与底线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8-26 15:22:46

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有位女游客看到供游客骑乘拍照的毛驴生殖器外露,觉得要是被景区里的女性和小孩看到,实在不雅观,就向景区管理处投诉了。管理人员接到投诉后,马上跟女游客解释,说这是动物正常的生理现象,没办法控制。可女游客不依不饶,扬言这问题不解决就向上级部门投诉。没办法,景区只好给毛驴们穿上了波纹管“文明裤”。

浙江省绍兴市的鲁迅纪念馆有一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部分游客到鲁迅纪念馆参观游览,会到这面墙点燃打火机或者香烟,拍一张打卡照。近日,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认为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将此事投诉到了“浙里办”。

孙女士投诉绍兴鲁迅纪念馆网红墙画的理由是,该画的原画是鲁迅在自己家里抽烟,墙画去掉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还有误导之嫌,要求对墙画进行更换。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局表态:这是历史客观事实,是绍兴的文化名片,不会因个别投诉就随意改动。

当黄河壶口瀑布的毛驴被迫穿上波纹管“文明裤”,当绍兴鲁迅纪念馆的抽烟墙画因投诉站上舆论风口,两起看似荒诞的投诉事件,实则折射出当下部分公共诉求中“过度敏感”与“历史虚无”的错位,更暴露出公共空间治理与文化认知之间的深层矛盾,也反映出一种日益泛化的“道德洁癖”倾向——试图以个人或群体的道德标准去规训自然、规训历史,甚至规训文化。这种倾向看似是出于“公德心”或“社会责任”,实则往往忽略了事物的本质语境,陷入一种偏执的符号化批判。

前者的荒诞之处,在于将动物正常生理现象异化为“不雅观”的冒犯,用人类社会的道德滤镜绑架自然规律。景区为息事宁人给毛驴穿“裤”,看似回应了游客诉求,实则是对合理公共管理边界的退让——若连动物生理特征都需用“遮羞布”掩盖,是否意味着未来所有不符合部分人主观审美的事物,都要从公共视野中消失?是不是得给大卫雕像穿上裤衩?这种“一刀切”的妥协,不仅消解了公共服务的理性底色,更助长了“以个人感受凌驾公共常识”的不良风气。

后者的争议核心,则在于对历史真实的片面解读与文化符号的随意解构。鲁迅抽烟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客观事实,纪念馆的墙画只是对历史场景的还原,而非“引导室外抽烟”的教唆。将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剥离时代语境,用现代健康标准苛责百年前的历史形象,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变种——它忽视了文化纪念场所的核心功能是传承历史记忆,而非迎合当下的单一价值判断。绍兴文旅局“不随意改动”的表态,守住的不仅是一面墙画,更是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对文化传播边界的清醒认知。

两起投诉事件的共性,在于部分公众混淆了“个人不适”与“公共危害”的界限,将主观感受等同于公共利益诉求。

公共空间的治理需要包容与智慧,而非简单的“遮羞布”思维。自然现象不应被道德化,历史人物不应被现代化滤镜“净化”。真正的文明,应当是在尊重自然规律、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寻求多元共识,而非被个别投诉绑架,牺牲常识与真实。

公共空间的治理需要倾听民意,但更需坚守常识与底线:既不能因少数人的过度敏感而扭曲自然规律、牺牲公共资源,更不能因片面的价值判断而篡改历史、消解文化符号的厚重感。唯有在尊重常识、敬畏历史的基础上平衡各方诉求,才能让公共空间既有人情温度,更有理性深度,避免陷入“投诉即有理”“妥协即解决”的治理误区。

但愿未来的公共讨论能少一些“驴鞭焦虑”和“鲁迅烟害担忧”,多一些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理性理解和包容。唯有如此,公共空间才能真正成为启迪心智、传承文明的场所,而非被过度敏感所束缚的牢笼。

文/王振华,来源:我是隔壁老王)

作者简介

世博华创董事长王振华当选山东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王振华,男,汉族,1974年10月生,山东菏泽人,无党派人士,1996年7月参加工作,一级编导、教授。现任山东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山东世博华创动漫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教授,山东省动漫行业协会会长。曾荣获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济南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董硕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