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养老服务研究专委会执行主委孙云早、副主委张建军及山东电视台青岛工作站蒋滕伟站长(专委会筹建发起人之一)、专委会(青岛)秘书长张永乾等一行,到桃花源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青岛颐德康复医院),举行了一场“贴近生活做调研,专题讲座到基层”活动。执行主委孙云早主持活动,专委会顾问马鸿冰,专委会专家姜日进、张志勤、杨有仑,专委会常务委员刘哲、张广慧、姜素玲、纪彩霞、赵静等人,桃花源医养集团领导及员工代表和入住老人代表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
会议伊始,姜素玲副院长代表桃花源医养集团致辞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后,张建军副主委向大家通报了10月26日在济南召开的专委会成立大会简况并宣读了青岛区域入选专委会的顾问、专家、执行主委、副主委、秘书长、常务委员等人员名单。孙云早执行主委就这次“贴近生活做调研”做了说明,各位顾问、专家等与会人员从专委会青岛秘书处依托单位——桃花源的实际出发,逐一对比青岛秘书处履行专委会各项职能的最大优势和最接地气方案,从而明确了今后工作重点、植根于老人及其需求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创新资源整合发挥合力的模式等等。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出谋划策,从专委会发展方向、政策制定及青岛秘书处的今后使命、活动方式、近期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初步描绘了青岛秘书处今后工作路线蓝图、运筹谋划了下一步工作。大家纷纷表示在全体同仁们的协同努力下,一定会在今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服务山东服务青岛养老事业发展中有所作为、开拓进取!

务虚中又及其务实的“贴近生活做调研”后,活动进入了“专题讲座到基层”阶段。专委会张建军副主委以《医养三态循环——为健康养老护航》为题,为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举行了专题讲座。专委会青岛秘书处秘书长张永乾宣读了《关于开展中国自主的养老知识体系与实践研究的倡议书》(附后),倡导专委会成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开展中国自主的养老知识体系与实践研究。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姜素玲副院长时,她说:今天,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养老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岛秘书处务虚会暨专题讲座在我院顺利召开,我们能为养老服务领域的专家、同仁搭建交流平台深感荣幸。作为养老服务一线机构,桃花源始终坚守“让老人安享健康晚年”的初心,未来我们将积极响应专委会部署,把本次会议的先进理念和实践路径落到实处,持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青岛乃至山东的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让更多老年人在这里感受到温暖与安心。

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养老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
关于开展中国自主的养老知识体系与实践研究的倡议书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一年后,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的“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开始每季举办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着力打造思想荟萃、融通中外的一流学术殿堂与高端交流平台。2025年夏季发布会于6月11日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会上指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然而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存在概念不明晰、定义模糊、理论缺失等问题,导致随意性模式层出不穷;各类措施与政策呈现碎片化特征,临时打补丁居多,缺乏系统性。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养老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建军院长,经过十余年观察、实践、总结,于2023年4月出版了《全生命周期养能力发展与医养结合:理论和实践》,全书共3篇17章82小节,总计41万余字,书中既有抽象的理论架构,又有具体的实践方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构建中国自主的养老知识体系初步架构。

在此,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养老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发出倡议,欢迎专委会成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围绕《全生命周期养能力发展与医养结合:理论和实践》成果,积极开展中国自主的养老知识体系与实践研究。
由于《全生命周期养能力发展与医养结合: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刚刚提出两年多,需要从理论、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加以研究的空间巨大,立题点巨多,无论赞同、修正、反对的论文或是实践总结,都是一篇篇对构建中国自主的养老知识体系的成果文献,定会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留下参与者的印记。特别提示一句,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张建军院长(手机:13953106030;邮箱:13953106030@139.com;微信号:taishanzjj)将提供全力智力支持,但不要求署名。
大力建设中国自主的养老知识体系,上承号召,下解民惑,中间指导教学与实践,恰逢其时!

张建军2025年10月11日受邀参加中国人口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讨并于中国人民大学作“全生命周期三期九阶段划分理论”学术报告

附件:
《全生命周期养能力发展与医养结合:理论和实践》简介
整理:张建军
基础概念界定
一、明确养老、养小、养自己的定义。作为养老知识体系逻辑起点;
二、厘清养生与康养的内涵,夯实养老知识体系之基石;
三、阐释医养结合、医养、医养康养相结合、疗养、养护等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理论创新
四、养的三元理论:构建养老、养小、养自己的通用分析模型,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动机与需求理论;
五、理论比较研究:系统比较养的三元理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异同,证明中国自主理论的创新性;
六、“养能力”原创概念:基于人口学与老年学视角,阐释“养能力”的构建逻辑、定义及评估指标体系;
七、全生命周期养能力发展理论:揭示被养、自养、养他人的动态组合与循环交替规律;
八、全生命周期三期九阶段划分理论:建立生命周期划分模型,绘制人类成长、发展与衰老的系统性路线图;
九、全生命周期医养结合理论:中国自主的医养结合理论并填补国内外空白;
1.医养结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梳理医养结合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趋势;
2.医养结合中的养:明确“养”的内涵与外延;
3.医养结合中的医:明确“医”的内涵与外延;
4.独立养、独立医与医养结合的定义以及三者之间的交替转换规律;
5.独立养、独立医与医养结合六要素架构;
6.医养结合与医养结合养老的关系;
7.独立养、独立医与医养结合养老顶层设计方案。为老人如何选择、社会如何供给提供理论指导。
倡议内容
为推动中国自主养老知识体系的深化与完善,欢迎专委会成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理论拓展:围绕上述框架开展补充研究,包括概念验证、理论修正或批判性分析;
2.实践应用:结合养老服务实践,开展案例研究、政策评估或模式创新;
3.学术交流:通过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分享成果,参与专题研讨。

(文/孙云早 来源:美篇@荒野隐逸)
作者简介

孙云早,笔名荒野隐逸、行者思虑、山野隐逸;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于青岛市。
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至莱阳市团旺镇;1978年考入大学并于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取得西安公路学院工学士学位;1998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14年12月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肄业。
大学毕业后在交通部济南交通学校任专业课教师1年,1983年底调至山东省交通厅工作20年。2003年6月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任职院长,取得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职称;后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任职;合计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20年。
大学毕业后,出版专著多部,发表专业论文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章诸多,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记二等功多次等荣誉称号。
目前,仍有多个社会组织兼职,一如既往秉持“待人真诚待堪称真诚之人、用心做事做值得用心之事”原则,继续放大着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