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绍兴办展览有压力,上海人讲叫‘吓丝丝’。”站在2015年书写的巨幅榜书《涛声》前,韩天衡的一席话,引来大家的不解。
开幕式现场
4月28日,“长绳系日——韩天衡学艺80年回顾展”在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主办,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上海绪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
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如兴,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泠印社党委书记、副社长、社委会主任龚志南分别致辞,主持人代为宣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贺信。据悉,40余家单位发来贺信。
韩天衡致辞,并向兰亭书法博物馆捐赠作品。
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如兴致辞
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致辞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泠印社党委书记、副社长、社委会主任龚志南致辞
韩天衡致辞
捐赠作品
展览精心遴选1963-2025年间韩天衡创作的179件(套)艺术珍品,系统呈现其书画印文基建上的艺术轨迹。尤为难得的是,展品中首次公开了多件韩天衡2020至2025年最新创作的书画印精品,首次系统展出韩先生实践“马蜂窝”艺术互通理论(指其倡导的书画印艺术互通理论)的文房雅玩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天衡专为本次展览构思的“长绳系日”大型艺术装置,通过汉字变形与图形的巧妙融合,呼应其艺术创作的学无止境、永做老学生的坚韧追求。
观展现场
据悉,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展览将特别推出“相印红”沉浸式印文化雅集,特邀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及非遗传承人组成专家团队,打破书画印艺的专业壁垒,通过篆刻全流程体验课等十余项精品文化公益课程,深入解读“印外求印”“书画同源”等艺术理论精髓。
展览将展至7月30日,8月移师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以“双城记”的独特形式推动长三角文化交融,让传统艺术在对话中焕发新生,为观众奉上一场跨越时空的金石书画艺术盛宴。
抱着学习回顾的心态来办展
对于来绍兴办展的压力,韩天衡表示,因为生病,他近年创作极少;另一个让他有些胆怯的原因,是他觉得,绍兴虽是小城,但在文学艺术尤其是书画印方面名震中外,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城市。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二王故里,到元代的王蒙、杨维桢、王冕,再到明代的徐青藤、陈老莲,都是大师中的大师;清末,绍兴又出了赵子谦、任伯年,这两位是20世纪海派艺术的奠基人,对上海海派艺术贡献巨大。在这样的城市办展览,他有些顾虑,上海人讲叫“吓丝丝”。
展厅现场
“我思考后觉得,尽管水平不高,我在书画印领域也算老兵,借此机会办展览,就像俗话说的‘丑婆娘总要见公婆’,拿还不成熟的作品做回顾展,对自己做小结和回顾是有意义的。于是我抱着学习回顾的心态下定决心办了这个展览。”韩天衡笑着和大家解释道。
韩天衡六岁启蒙,先后师从郑竹友、方介堪、谢稚柳、陆维钊等艺坛巨擘,八十年来始终秉持“区别于古人、他人与故我”的艺术圭臬,在篆刻、书法、绘画、艺术理论等领域坚持“推陈出新”,形成了自我独特风格和意韵,为业内所赞佩。作为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西泠印社终身成就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榜首)等殊荣的获得者,其著述等身,如在篆刻和印学方面所作《中国印学年表》《韩天衡篆刻精选》《历代印学论文选》《天衡印话》《中国篆刻大辞典》(主编)《篆刻三百品》等150余种专著,更以“韩流”之势引领现代篆刻的转型,贡献甚巨。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从得方介堪“切玉”真传的早年力作,到解构篆法独创“草篆”的变法之作;从融会吴让之三面用刀之法的创新之作,到近年突破自我的探索之作。这些作品生动诠释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展现了破除窠臼、融汇贯通的艺术追求,最终达到金石书画浑然一体的至高境界。
我依然是个“老学生”
这次展览的“长绳系日”,是韩天衡在医院里思考主题词时,想到了晋人傅玄“长绳系日”的典故。“作为八十五六岁的老人,尽管体弱多病,对艺术仍有执着追求,面对落日,我希望用长绳拴住太阳,抓紧时间努力,在不满意的艺术成绩前再前进一步。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努力。要成为纯粹的艺术人,必须心无旁骛,将所有精力乃至生命投入艺术。”
装置作品“长绳系日”,以手书草篆“长绳”二字为视觉核心,麻绳盘曲组成书法线条,其缠绕的肌理模拟了书法中“屋漏痕”的自然苍劲,使平面的笔墨在三维空间中延伸出立体的韵律感。一麻绳自笔画上延至装置顶端,盘结做一甲骨文“系”字,其结构如印章布局般疏密有致,在虚实之间形成篆刻般的空间张力,紧紧托住“太阳”。
太阳上的上古传说“三足乌”经过艺术重构——采用韩天衡独创的“韩鸟”造型。韩鸟是韩天衡基于数十年书法和篆刻艺术探索提炼出的独特绘画语言,它将书法线条的韵律美与篆刻构图的块面感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超越自然形态的艺术形象。
“长绳系日”既暗合韩先生与时间赛跑的艺术人生,更彰显其以绳锯木断的毅力,不断自我突破,追求艺术永恒的执着精神。
展厅现场
对于用“学艺”这个词,他表示,“从艺”指舞台艺术表演后掌声四起,而他在书画印领域七八十年,总觉得这门艺术只有进入没有毕业,没有人能说自己已毕业成为艺术家。“我从小从事这门艺术,小学生时是学生,壮年仍是学生,80岁后还在学习。创作时间远少于学习时间,付出的精力代价远超创作,我依然是个老学生,学无止境。到这个年龄,认真回顾作品,看到不足,听取批评,对我而言是个新的加油站,非常重要。就像开车,汽车旁都有反光镜,前看的同时回顾过去并不矛盾,反而是为了更好进步。”
全面展示韩天衡艺术成就
正如2024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所说:韩天衡先生在篆刻、书法、绘画、艺术理论、书画鉴藏等领域沉潜笃定,精研覃思,勤勉探索,成果丰厚。
此次,我们不仅能看到韩天衡的篆刻作品,还有其书法、绘画、文玩等。
韩天衡
空
2025年
韩天衡
空边款
2025年
现场,我们能看到有几方特别的印章。如“空”印、“愚公移山”印等。这源于七八年前韩天衡思考能否从哲学思辨和意象角度探索,而非传统印内印外求印。技法可沿用,但创作角度可变。他尝试从哲学逻辑推理创作,如“愚公移山”印,用扇形边框包住,愚公移字置于山内,体现移山艰难;“空”印在病床思考一月后发现,空非一无所有,空与不空并存。他以“空”字为边框,内似苍穹,似有似无,体现空与不空的哲学思辨。这种探索有意义,展现篆刻新可能。
韩天衡
愚公移山
2017年
韩天衡
愚公移山边款
2017年
韩天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懂哲学对艺术家至关重要,辩证法尤其重要。“我年轻时给自己提三点要求:雄、变、韵‘雄’指时代需要的雄强壮伟气格,国家和艺术家都需此精神‘变’指艺术创新,需区别于古人、他人和自己。学古人守正,但不变则守旧;学他人借鉴,但不区别则成复制品;区别于自己,探索后不自满,不断更新,方为有深度的艺术工作者‘韵’指艺术需风韵鲜灵,打动人,引起共鸣,艺术需通过形式内容打动人,带来精神享受。这三点是我几十年的理念,理论指导实践至关重要。”
展厅现场
“我爱画荷花,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但他忽视其刚毅性格。荷花烈日下盛开,梅花迎寒开,各主宰冬夏。我画荷花便是要歌颂其刚毅。”无论是浓墨重彩的荷花,还是浅绛荷,荷花在韩天衡的笔下显得热烈且刚毅,在炎热的夏日绽放,且越是高温越是艳丽夺目。
韩天衡
和美图
2022年
八秩春秋绳系日,方寸之间见乾坤。这场艺术之旅既是对韩天衡毕生求索的礼赞,更是传统艺术当代转化的生动实践。
部分作品欣赏
韩天衡
楷书临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1963年
韩天衡
草篆五言联句
1988年
韩天衡
隶书邓石如“琴伴·衣无”五言联
2015年
韩天衡
行书诗六首
2022年
韩天衡
行书自撰诗四首
2022年
韩天衡
篆书毛泽东《沁园春·雪》
2023年
韩天衡
篆书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024年
韩天衡
穿云图
1990年
韩天衡
拒霜秋色图
1994年
韩天衡
朱竹鸣禽图
2014年
韩天衡
豆庐雪景
2016年
韩天衡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7年
韩天衡
海之旦
2020年
韩天衡
意与古会
1983年
韩天衡
意与古会边款
1983年
韩天衡
奇崛
1985年
韩天衡
奇崛边款
1985年
韩天衡
千秋万岁
1999年
韩天衡
千秋万岁边款
1999年
韩天衡
喜出望外
2000年
韩天衡
喜出望外边款
2000年
韩天衡
味外心绪
2009年
韩天衡
味外心绪边款
2009年
韩天衡
登岘亭
2013年
韩天衡
登岘亭边款
2013年
韩天衡
晏处超然
2013年
韩天衡
晏处超然边款
2013年
韩天衡
道法自然
2022年
韩天衡
道法自然边款
2022年
韩天衡
登山小己
2022年
韩天衡
登山小己边款
2022年
(来源:美术报)
艺术家简介
韩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现任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原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文联荣誉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昌硕纪念馆馆长、中国石雕博物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作品曾获上海文学艺术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等。2010年被专业媒体评为“2009年度中国书法十大人物”,并由《书谱》社三十五周年海内外五百七十一家专业机构署名问卷公布为“最受尊敬的篆刻家”及“三十五年来最杰出的篆刻家”(书法为启功先生)。2012年首届《书法》杂志论坛被评选为当代三十家优秀范本书法家之一。2015年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榜首。2016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上书法”代表性传承人。担任第一至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总顾问。2019年担任“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评委会主任。荣获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中国书法风云榜——杰出老书法家称号。2023年荣获西泠印社终身成就奖。2024年荣获首届上海杰出人才称号。先后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举办个人书画印系列展览。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曾获日本国文部大臣奖。
出版有《历代印学论文选》《中国印学年表》《中国篆刻大辞典》(主编)、《韩天衡画集》《韩天衡书画印选》《韩天衡篆刻精选》《天衡印话》《天衡艺谭》《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韩天衡》(英文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荣宝斋画谱·韩天衡绘花鸟部分》《画舫——当代美术经典入史艺术大家·韩天衡卷》等专著一百五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