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苏州河上》戚正一摄
在宁波国际摄影季中,那些优秀的年轻摄影师是值得关注的。
刚荣获宁波国际摄影季“当代影像青年荣誉奖”戚正一的个展《那些出挑的年轻人》像一扇突然打开的窗,让观者撞见了一片流动的青春光谱。这份Z时代的城市青春记录像一次精准的切片,将镜头对准了上海大都市洪流中最鲜活、也最易被符号化的一群——他的同代人。
戚正一的《那些出挑的年轻人》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正是因为它真诚、敏锐且充满同理心地处理了一个宏大的主题:在全球化的大都市中,一代年轻人如何寻找自我、定义生活。
《街头的玫瑰花》戚正一摄
《蓝色》戚正一摄
他的镜头下,没有评判,只有加入。他让我们看到,Z世代的“出挑”,并非刻意为之的标新立异,而是在打开视野、构建人生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透过这些影像,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城市的青春脉搏,更是一种在国际大都会气息中生成的、关于身份、梦想与日常的微妙共振。
展览现场
01从“亲戚”到“家人”
一种内在视角的生成
戚正一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是一则关于都市融合的寓言。他说:“奶奶是上海人,自己在宁波长大,最终在上海工作生活。这座城市对我来说,仿佛一个亲戚变成了家人。”
这种“双城”乃至“多城”的背景,赋予他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既是浸染其中的参与者,又带有几分抽离感的记录者。
从“亲戚”到“家人”,从城市过客到日夜相伴,这种关系的转变,也让他的镜头不再是关于“他者”的好奇,而是关于“我们”的自传性瞬间,多了一些平视的温情与理解,或者对上海这座城市日益加深的情感。
《透过行驶的汽车》戚正一摄
《在雨中》戚正一摄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双朋友般关切的眼睛。他的街拍捕捉的不是符号化的“Z世代标签”,而是具体的人:那些在苏州河边雨中坚持工作的时尚模特,那个背着两只猫骑车而过的“城市游侠”,那个对着雨天独自微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女孩,那些悠然享受午后阳光、实则充电的城市青年。
《看,两只猫》戚正一摄
《午后阳光》戚正一摄
如果说“背猫青年”的形象更强调对具体生命(宠物)的温柔责任和一种“移动的浪漫”,那么“享受午后的青年”则更凸显一种静态的内观和与自我相处的哲学。
他们都拥有强烈的当下感:他们不沉溺于过去的焦虑,也不过度担忧未来,而是全然地感受阳光的温度、咖啡的香气,哪怕是雨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流”状态。
为什么我们总被青春打动?或许因为青春的本质是一种“正在进行时”的相信。戚正一的照片里,很少有颓丧的疏离感,更多的是那种“我知道生活很难,但我偏要试试”的生动表情。那些年轻人用各自的方式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活得更像自己。
02共生与共鸣
为流动的当下立传
戚正一坦言,驱动他按下快门的,是“视觉的新奇和内心的共鸣”。这恰恰点明了其创作的两种核心动力。
一方面,Z世代是视觉动物,对色彩、造型、场景的独特组合有着天生的敏感。他的作品中,那些大胆的穿搭、偶然的光影、街角戏剧性的构图,无不体现着这种对“新奇”的捕捉能力。这是都市美学最前沿的采样。
但更深一层的是“内心的共鸣”。当他镜头下的年轻人脚步匆匆,或凝神片刻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时尚的外壳,更是共享的情感内核:对视野的渴望、对自我人生的构建、对梦想的追逐,以及随之而来的希望与遗憾。
《骑脖子》戚正一摄
《一刻享受》戚正一摄
他的纪实,因此超越了表面街拍,成为一种深度的共情。他将同龄人比作“多面的梭镜”,这不仅是对拍摄对象的精准描述,也是他自身创作方法的隐喻——通过折射他人的光芒,来照亮和审视自身的轨迹。
他们与城市的关系是高度能动和流动的——今天可能因为一个机会而感觉“爱死这座城市”,明天也可能因为一次挫折而考虑“逃离”。这种关系的本质,正反映了Z世代自身的特质:务实又理想,独立又渴望连接,在巨大的不确定中,努力寻找并定义属于自己的那份确定性和幸福感。
《自拍》戚正一摄
《签名》戚正一摄
《靓女》戚正一摄
上海这座城市的魔力,在于其将“时尚变成日常、潮流变成腔调”的消化能力。戚正一的照片,正是这种快速转化过程的见证:追星、运动、街拍、个性装扮等……
今天街头那些被视为“显眼包”的先锋表达,或许明天就会成为普遍接受的常态;而那些我们认为坚不可摧的店铺、关系与生活方式,也可能在转眼间成为过去。
于是,他的摄影行为本身,便具有了为流动的当下立传的史学意味。他说:“那是曾经的‘前卫’,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这句话充满了动人的张力。它承认青春的短暂性与时代潮流的速朽性,同时又用一种影像的方式为其赋予了永恒的形态。
他的作品,因此成为一座桥梁,连接了瞬间与永恒、个体与时代、张扬的个性与共通的青春体验。
这些影像,是写给上海的家书,也是致同代人的备忘录。
本次展览在东钱湖畔中国摄影家协会宁波艺术中心展出,到10月8日结束。
(来源:艺术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