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浑沌之境”——专访著名画家刘巨德

“浑沌之境”——专访著名画家刘巨德
2022-12-21 13:50:5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黄国锋:2017年您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以“浑沌的光亮”为名,您是怎么思考的?

刘巨德:我喜欢浑沌,我深切体会到艺术的本性就是浑沌,我的绘画作品诞生于难以预设的、不确定的浑沌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浑沌是大道,是一个美宇宙,它是一切生命的原初、源头,艺术生成、回归于浑沌。绘画是一个特别的生命,它闪烁着浑沌的光亮。用“浑沌的光亮”为题,我想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敬畏和感悟。

有关“浑沌”的描述出自《庄子·应帝王》的最后一节:“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我常给学生讲这个故事,浑沌不可改造,他呈内直觉,至善,面对世界无分别、无界域、无我、无物累。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神,都有一个敏感的说不清的内直觉,都有至善的崇高精神。这本是人类心灵浑沌的自然原初,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磨难,外界的干扰,人为的种种原因,浑沌之心渐渐消失,分别之心日益增长,各种界限逐渐增多,结果美感失灵。如何保存和发掘人的内直觉,在常知、常理外,走向未知,让美感觉醒,这是我一生的功课。

“浑”,无分别之意,天地万物为一,以和合为貌;“沌”环转之意,以圆为体,一团变动不息的气流,阴阳、正反,环转着。所有的生命的生成、存在都同根同源于浑沌。绘画的世界也是一个浑沌的世界,山峦、人体、苹果都是由相同意义的曲线关系所构成,无分别、无高下,一切以方行圆,相似又相异。美女与乞丐无分别,都是道的瞬间化身。

为了让学生明白,我曾以四幅图为例来解说浑沌美神和造型艺术的关系。第一个图:太虚,意为大象无形,气之本体,浑沌整一,模糊不清,告诉我们应当虚以待物,就像圆周率,π=3.14159265……一样,本性是无限、无极、模糊的;第二个图: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阴阳之道为天道:“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第三个图:神以规和矩造世,伏羲女娲手持一规一矩,方圆造万物,以圆为体,以方为用,或以方为体,以圆为用;第四个图:是大家都熟识的“艺”字,一个人手捧草木、朝拜天地、敬畏生命,告诉我们“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无贵贱、无高下,心物一元,由技入道而成艺。

图片

这四个图概括了我对浑沌美神的理解,让我感悟到艺术是替天行道,天工人以代之。艺术家是以神的眼光看世界,以造物主的方式造万象。我说的这些都是来源于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艺术实践的领悟,我的作品是我反复拷问自己、验证自己、寻美求真、悟道的过程。

黄国锋:您的浑沌思想是如何贯穿创作过程和落实到作品的?

刘巨德:作画一般要靠累积和酝酿,临阵再自由发挥。例如对生活的观察和切身体验,对大师作品的研究,向姊妹艺术的学习,面对自然与艺术的思考、艺术本体与本性的追问,等等,都属于累积和酝酿。这个过程他人看不见,就像一棵大树的根,默默往下长。就像母鸡肚子逐渐生长出蛋卵,大大小小,无声无息地成长着,自己看不见,别人也看不见,时机和灵感会催生它。关于临阵发挥,需要把一切放下,酝酿好的也只是个引子,发挥的诱因而已,落实到画面的时候,一切在不确定中行进,边画边发酵,很多是抽象的直觉即兴生成的,就像古人所言胸有成竹、又胸无成竹。

我的绘画常常从抽象的曲线运动开始,一笔落纸,众笔不假思索而随,瞬间抽象的节律,由心而出,它会告诉我如何画。画和所画的对象,以及画家,三者是平等互动的,我从来不主宰、控制和模仿对象,我只是绘画的参与者。画面是一个流动的整体,它有磁铁般的引力,吸引着我,令我的直觉感到万物皆在流动中生发。在这中间,抽象的随机性与秩序性交替出现,令万物在我随机应变的想象力和手头的功力中自然诞生,这里没有对象的精准的刻画,只有与浑沌契合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让绘画不为物累。

我作画时常常什么也听不到,所画的对象也都虚无成一团气的聚散,有序与无序,乱而又不乱,可能这就是浑沌的状态。面对万物,我看到的总是密密匝匝、抽象的气流的波动,这些波动很快会化为似物非物的直觉印象和正反相合的线条、色彩。我大概知道要画什么,但不知道最后会画成什么样。因为一条线、一个空间、一个空白都是万象的、不确定的、抽象的,这一笔可能变成鸟了,也可能变成人的一部分,或者变成花。都不是计划好、分割清楚的,事物的本源就是无界的,我作画时从本源去思考,万物浑然一体。我常由抽象入手、适形造型,画出我有意识无意间出现的造型。开始什么都不是,什么又都是,有与无没有界线,虚无的空白,它自己会生出物象。

我常用“跳深渊”来比喻我作画的过程,不做预设,只有某个念头和意愿,面对的是抽象的未知。跳深渊需要胆量,更需要放空的状态,听随抽象的没有分别的直觉,跳下去让画面牵引着我走,画会告诉我怎么画,先不去想去画成什么样的结果。在绘画世界,有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是一体的,绘画常常是在无意识中燃起有意识的明灯,用直觉去生发和选择,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让我身心愉悦,我想这是浑沌美神的恩惠。浑沌无我、无意识、有情又无情,如《庄子》“象罔得珠”那样放空、无心、无物、无我、不争、不辩,才会有“以道观物”的状态。

注重绘画形式的本体,实际是领悟艺术本性的过程。以浑沌、齐物的眼光去看世界,才能看到真相和美感。庄子的浑沌让我的艺术心灵开阔、无分别,走向自由。

图片

刘巨德 金色童年 纸本设色 250×501厘米 2017

黄国锋:您的中国画墨与色兼顾,引人注目,能不能谈一下您的绘画用色?

刘巨德:在我的观念里,墨与色是一家、一体,无分别,阴阳、冷暖也浑然为一。我很喜欢黑,作画总是先以焦墨下笔,后补重墨、淡墨,墨是画的骨架,也是画的精神。中国文化崇尚黑,黑隐居色彩之内,令色彩调和,复杂与单纯浑然一体。中国画论有“知白守黑”之说,黑白、阴阳、明暗为色彩的第一要义和骨架。

色彩对我而言是虚化了的气,画色在于画气、画韵,气为里,色为表。中国画讲随类赋彩,也是在气韵生动的统帅之下进行的,视形与色为浑沌之气。我的一张画往往有一个主色,其余颜色跟着走,让丰富归于简洁。中国画讲究“有层次而无层次者劣,无层次而有层次者佳”,我追求这样的境界。

黄国锋:您如何做到在60岁以后还能不断突破,画了那么多大画?

刘巨德:60岁以后是画家最好的年华,中国画非常考验一个画家的功力和修养,它需要毕生的积累、深度的感悟,和即兴的、随机应变的默画能力。中国画本质上是在模仿道、画道,而不是画物、画景、画人,道有着不变又不断变的整一本性,这需要看不见的内功的多方面修炼。

我现在不仅画画,还想去做雕塑、陶艺。在我心里涌动着大量、不可名状的作画欲望,76岁了,我感觉自己刚刚开始画画。我作画无法重复自己,也没想重复自己,因为我的作品都是在“跳深渊”的过程中出来的。一个题材有时反复画,但画出来总是不一样,就像生命每个时刻都在变动。2016年我曾在798办过一个展览“在回乡的路上”,提到“回到子宫的故乡、童年的故乡、文化的故乡、宇宙的故乡”。其实在我心中统称“浑沌的故乡”,浑沌的理念和生活的感受是我艺术的活水源头,我很想回到生命的源头。

图片

刘巨德 同林鸟 纸本设色 138×68厘米 2021

关键词:刘巨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