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用扬鞭自奋蹄”。近代王国维先生,他曾讲过人生的三重境界,就是讲“在立”,“在守”,“在得”。那么中国书画你仔细品味,她也是这样的,成大事者,必须先要立志,立意、立德,只有这个立得高,大事虽然没有圆成,但是他的品格,已经得到颂扬。然后再讲“守”,立得很高,又能够守。要守什么内容呢,我们中国书画最讲究的就是要守稳,要守心,要守正。要有操守,要坚守本土文化和向内而生的中国古代本土哲学,持之有道,要坚守民族意志,坚持以中华文化,去打动人,激励人,引领世界艺术潮流和舞台。立意高,而后能守,既能守,而后才有“得”。得是水落石出,功到自然成,无意于佳乃佳。
其四,广大的书画工作者,要精确理解“工匠精神”的真实内涵,工匠是敬业爱岗、是做事的行为准则,而精神是辛劳的丰硕成果展示,是笔墨化境,是中得心源,是象外之象,是书画的艺术语境和思想升华的结晶,我们绝不能因为成就一件作品,而在作品上又看不到灵魂深度,缺少精神修为的去变成一个真的匠人。
再者,要充分认识自我,自知者明,按自己的体量办事,比如,我没有综合能力承担国家性重大历史题材的画事,那我只要用心去画,去写,玲珑花鸟,雅致小景,只要言之有物,动之以情,一样也能够打动人心。其次,应当充分发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多读书,多多感悟生命自然,提高作品气息和人文价值。回归心的本源,直至明心见性。无论工笔还是写意画,都离不开书法用笔的书写性和写意精神的最终显达。
我想,以此建立的艺术高度和心相作品,才能做到作者和观者心心相印,心心相惜,心心相连,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谈文化构建和文化服务,这才是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愿景,也必将能够为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各自微薄的贡献。
张学枚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首先,艺术是人创造的,服务对象也同样是人,而这里的人已经不再单单是人民了。比如表现注意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通过夸张变形扭曲的形体,病态的美感表现自己内心长期累积的压抑,绝望,对死亡的恐怖,无奈和痛恨,深入骨髓的恐慌和压抑,这无疑是画家为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而创作的,又如何为人民服务?其实不然,蒙克的作品《呐喊》不仅表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绝望,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社会失业的危机,战争,疾病的威胁,当代人沉重到不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同时也代表了当代社会的缩影,所以这样的作品应该是为人服务的。
其次,西方美术史上,佛罗伦萨画派至新古典主义油画的宫廷画家,绘画创作为皇宫贵族服务,装饰教堂,宫廷壁画,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米勒创作油画,是为底层老百姓服务,真实展现底层老百姓的贫困生活,中国美术史上,院体画家创作,为皇宫贵族,宫廷服务,近代画家蒋兆和如同西方现实主义库尔贝,把中国古代国画不食人间烟火的山水意境,落到现实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揭示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如作品《流民图》。画家徐悲鸿其绘画创作也是为了老百姓服务,作品《田横五百士》,表现中国人民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艺术源于生活,是一代又一代天之骄子的血液凝固和生活中的日积月累。
艺术是由人创造的,其目的还是要反哺于人,从远古的仰韶文化陶器纹案,到殷商的甲骨文,战国的编钟等等无不充满着人对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