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您提到希望在精神上找回宋人对走近自然的神性,表达上又带有语言的当代性、视觉的场域性的艺术探索,为何选择致力于这一艺术坐标?
党震:选择在精神上找回宋人对自然神性的追求,同时融合语言的当代性与视觉的场域性,源于我早年就埋下的山水画情结以及对宋画独特美学价值的认同。我在考进大学之前最早接触的就是山水画科,虽然后来在美院学习的都是人物画专业,但内心始终对山水画有一种深深的眷恋,本身也乐在其中。我时常在写生中描绘风景,那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心灵的寄托。
选择宋画作为我艺术探索的阶段性重点,是因为北宋绘画中的某些具象痕迹所展现出的朴素与内敛,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那份未被张扬的和谐。在宋画中,画家以谦卑之心,仰视自然,将宏阔、深沉、神秘的自然之境呈现于画面之上,这种对自然神性的崇敬,与后来文人画强调心性,大写意强调笔墨抽象化的方向形成了对比。而相较之下,我依然更倾向于那种朴素的、尊重自然的、更贴近宋画意境的美学传达方式,它与我内心深处的追求相契合。
终南山写生之五 130 x 34cm 纸本设色 2024
不过,对宋画的追求并不意味着陷入其图示的束缚之中,而是从宋画图式中获得一种构图与笔墨意境,更重要的是领悟和抓住其中的精神性,体验宋画中人与自然交流的状态,我认为这种状态恰恰是最重要的。而在创作时,画面的语言表达绝不能匍匐于古人设定的那个小小的范畴里,反而可以更自由一些。作为一个天生骨子里有着叛逆和探险意识的人,我力求将这种状态转化为自由而独特的艺术语言,避免简单模仿古人,作品中即使出现类似树石云水、雪景寒林等“拟宋画”元素,我也会以素描的方式重新诠释。在追求与宋画精神上的共鸣的同时,又有属于我个人的独特表达,我认为这样的作品就有价值了。
采访者:从事水墨教学工作近30年,您对学院中的水墨画教学有何看法?请分享一下您的教学理念?
党震:越是学中国画的学生,越要多学中国画之外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学生应广泛涉猎中国画以外的知识,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在当前中国画学科的教学中,基础课程的设置不够全面,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课程的缺失,导致学生基础薄弱。我反对过度依赖临摹,鼓励学生接触西方艺术、现代艺术及中国传统文化,如油画、雕塑、摄影、秦汉雕塑、汉唐壁画等,以拓宽视野,打开思路。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应注重因材施教,挖掘个性,确保教学既有普遍性也具针对性,当然,这对每位老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终南山写生之六 65 x 34cm 纸本设色 2024
采访者:您的教学是否也与您自己的创作有关?您在教学时最注重的是什么?
党震:在教学中,我并不倾向于直接传授个人特别钟爱的表达方式,因为这会过度影响学生,使他们的表达变得像我而失去个人特色,这恰恰是我所反对的。我更注重的是教授普遍且宽泛的基础知识,如造型本体、黑白灰系统、点线面系统、色彩基础理论、构图经验,以及美术史的学习。
采访者:此次您在水墨工作坊中带来的课题是“水墨构成中的造型与明度关系”?为什么开设这个课题?
党震:开设这一课题主要是为了重新梳理并深入探讨水墨艺术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概念,我想让大家重新认识那些“有难度的基础”,理解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无限可能的造型元素。从最简单的正方形出发,探讨面积、色彩、材质等变化如何影响视觉感受。通过不同材质、尺寸的正方形实验,挑战传统水墨技法教学,激发大家对基础造型的新认识。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个课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基础造型元素,挑战传统水墨技法的束缚,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他们带来新的启发和灵感。
(请横向观看)
松声 33 x 128cm 纸本设色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