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辉:第一,当下的美术创作容易把题材当作主题,不论是有组织的美术创作工程或项目,还是艺术家的自主选题,都存在把历史与现实事件或人物当作作品表达主题的这样一种创作误区,很少通过一个事件、一个场面、一个人物来提炼艺术家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认知,并由此通过形象凸显深刻的主题思想,把题材混同主题的创作只能停留在教科书插图的层面。因此,主题性美术创作还需要在草图、构思和主题提炼、艺术表现力上下大力气、花大工夫。应当说,主题本身就是对艺术家关于历史、现实的人文思考与精神高度的一种考量。
有一种声音说今天画家创作的类型性作品太多啦!这也从反面说明了画家的自我思考深度不足或基本没有思考。一个画家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一定要在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有深厚的人文积累,才能在主题的提炼上形成鲜明的思想内涵,使其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才能具有历史的穿越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今天主题性创作的最大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水准与精神高度。
第二,如何理解绘画及雕塑的叙事特征问题。很多业界同仁之所以把照片形象当做绘画形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对绘画及雕塑叙事的理解比较肤浅,认为绘画叙事等同于文学叙事,是讲情节的画面叙事。对此,我做过多次相关理论的探讨和讲座,绘画及雕塑形象都是造型形象,艺术家是通过艺术化的造型来体现绘画和雕塑的叙事特征,追求“有意味的造型”是绘画、雕塑叙事和照片真实记录的根本区别。
我们所说的主题,无疑是一种审美表现的主题,而非文本抽象的主题,审美性非常重要,具体而言,就表现在对画面整体构图的视觉完善以及造型形象的审美性再造。显然,审美性再现就是主观化的塑造,通过对现实人物形象的各种比例关系的调整形成一种和谐调性的造型关系,以此体现绘画造型和真实图像之间—审美创造与自然记录之间的巨大差别。我们一定要明确认识到艺术家所表现的艺术真实并不是摄影形象的瞬间真实,而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量、经得起反复推敲的形象真实,这种艺术真实无疑体现了秩序、和谐、节奏、整体等基本造型规律,并予以艺术个性创造所形成的绘画或雕塑叙事语言。但恰恰是在这些方面,当代的艺术家缺少基本的认识,更缺乏深入实践的能力。
无论是主题性创作,还是非主题性创作,只要是架上艺术就势必要在造型艺术的基本问题上有训练、有积累,不能因为追求个性、追求风格、追求真实,就丢掉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和造型规律,而是要在探索造型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造。然而,今天的问题是,用个性创造代替对艺术基本规律的驾驭,所以,今天所谓的个性只是艺术家自我表达的一种习性,很难将其提升到艺术史和美学的高度,更不是艺术史的风格范式。这是今天艺术创作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当下艺术创作的悲剧,因为创作者对艺术规律认知不足也限制了创造的高度。
何军《树大根深——狮子林与贝聿铭》油画
《艺术市场》:对于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中国今后的发展,还有哪些关键问题值得重视或者需要解决?
尚辉:如果说我们不能辨别绘画造型、雕塑造型和照片图像之间的区别,那么,绘画就成为摄影或数字图像的副本,而绘画本身就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