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这大千世界的烟云万象、青山绿水绽放着野性的豪迈——走进孙博文的艺术世界

这大千世界的烟云万象、青山绿水绽放着野性的豪迈——走进孙博文的艺术世界
2024-11-21 14:25:4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著名美术史家陈传席认为“孙博文底子厚,路子正,再加上天赋高,他的画才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他给人最强的印象就是在传统技术上敢于革新,唯有革新,才有他自己独特的面貌,才能在美术史上留下地位。”

孙博文的革新首先在于他敢于并擅于画大画,他的作品让我们想到中国传统寺观中的大型壁画,这类壁画在古代的寺观中铺天盖地,给观众以视觉上的极大震撼。中国画自明清以来,以文人画的卷轴、扇面、斗方为主,观众看画是徐徐展开,细细品味画中的人物故事和笔墨韵味。而大型壁画则要突出主体性的结构与色彩布局,吸引观众视觉和冲击观众心灵的方法是大构图与强色彩。孙博文的作品即是这样,突出的是大构图和强色彩,不让观众纠结于局部的小细节,将中国传统绘画的近观其质与局部细读转换成为远观其势与整体感受,使当代中国画获得了中国传统寺观壁画的视觉观看方式。在山东美术馆的个展中,策展团队孙博文艺术馆馆长于学松先生在展厅中间把孙博文的作品装裱成为高山流水一样的大卷轴,这种展览空间和展陈方式上的改变,很好地突出了孙博文先生的画作特点。

《性灵之光》795×144cm 2000年作

当然,大型条幅作品比较难的是构图,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吴昌硕特别擅长这种高瘦型构图,这也影响到齐白石的山水画风。以孙博文的《丹山霁色明》(2001,361x143cm)一画为例,这是一件大型条幅,画家采用横向构图,如同汉画像石,一层一层地平列展开。他的《雪落孤村》(2001)《雪浮云端》(2001)等作品都有这种景色并置的构图特色。在《去留肝胆两昆仑》(2000)的题画诗中,孙博文先生提示了他的作品构图思路,即引导观众的视线由近及远,不断抬升,由山脚至无尽苍穹,心胸也不断拓展。“吾截昆仑两三段,将余抛在云雾间。敢问苍天不罪我,能劈喜马拉雅山。”诗中流露出孙博文“一览众山小”的大家气派,如著名美术史家邵大箴先生所说:“自80年代以来,中国画里像这样的注重色彩、气势的探索很少见。”

《去留肝胆两昆仑》796×143.5cm 2000年作

孙博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画作敢于用色,姹紫嫣红。“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丹山霁色明,游盖飘青云。”孙博文的题画诗中有他对于中国画的笔墨与色彩关系的深刻理解——“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作于1998年

的《霞光映水浮鲜绮》描绘的是晚霞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但画面的上半截却像星球爆炸,画的上半部分的壮怀激烈与下半部分的平静辽阔形成统一中的对比。作为画家,孙博文先生的题画诗不仅具有绘画的景象,也具有色彩的联想,与唐代诗人善于在诗歌中表现绘画色彩一样,如白居易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很好地表现了夕阳下的潋滟江水。

《霞光映水浮鲜绮》 119×119cm 1998年作

关键词:孙博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