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这大千世界的烟云万象、青山绿水绽放着野性的豪迈——走进孙博文的艺术世界

这大千世界的烟云万象、青山绿水绽放着野性的豪迈——走进孙博文的艺术世界
2024-11-21 14:25:4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红色与金黄色是孙博文作品的色彩主调,一个是太阳的象征,作品多以“光”为主题,“遥望夕阳笼碧树”,“性灵之光”,“霁后霞光映远山”,“霁后青山披霞光”。而光在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中,是十分重要的主题和画面结构要素。另一个是火的意象,孙博文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天火与地下的岩浆,它们在画中奔涌盘旋,左冲右突,这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正是画家内心激情的宣泄。如同鲁迅在《野草》中写道:“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孙博文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画家在天地之间昂然独行,且行且歌,如在无人之境。

《遥望夕阳笼碧树》458×143.5cm2000年作

“白云深处有高师”,“云”在孙博文的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有许多作品都以“云”为题,“烟云万象落心胸”,“红云当头万象生”,“袖卷红云水上生”,“天边云重似火烧”,“一江

秋水连云起”,“红云轻拂江山碧”,“登高看云低”,“直上青云端”。作于2001年的《坐看云起时》是一幅圆形画面,直径122cm,以蓝绿色与墨色组成为抽象的画面,山水与云都成为流淌的大千世界。“云”成为孙博文作品的重要部分正在于云的流动性,它与山水画中的水有相似之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山水画中,云是非常重要的结构要素。比之于水,云更加不受地形地貌的束缚,更加自由地在高天和行走,这符合孙博文先生对自由的精神追求,同时也非常有助于作品的构图,如同陆俨少先生山水画中的云的表现。当然,我们在孙博文的作品中,也能依稀看到他对于传统绘画中有关云和水的符号化表达有所研究和借鉴。

《坐看云起时》122×122cm2001年作

“禅意”也是孙博文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落笔生禅意”,“禅悟一径深”,“飞泉溅禅石”,“云水禅心”等作品的题目,表明孙博文作品中的出世特征,这种“出世”意识不是脱离现实生活,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精神超越。虽然孙博文生活在社会基层,在山东莒南县从文化馆从事平凡的文化艺术组织工作,但他志存高远,将中国画艺术创新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而不计较于日常生活的名利得失。作于200

0年的《一山一水一青天》的这幅作品,极有李白诗歌《静夜思》中流露出的超越生活的人生体悟。高山沉穆,静水卧石,天空中群星闪烁,有流星划过,虽然画题中没有“禅”字,但此画禅意十足。正如孙博文的自题画诗所说“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在绘画的过程中他感悟到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禅意。

《一山一水一青天》 178×95cm 2000年作

关键词:孙博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