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表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归国从事西洋画的创作和教学工作。有些人活动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杭州、苏州和港澳等地,从事西洋画创作与教育,引领风尚,影响至今犹在。
美术理论家吕澎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中如此写道,李铁夫“在学校不断获得各类奖项以及对重要艺术活动和组织的参与表明他对油画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尽管李铁夫被认为是最早留学国外并在艺术方面卓有成效的艺术家,但是他在艺术史上的位置具有更多的象征性:美国同行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异国学生看待,而中国的年轻人对他知之甚少。”
相比李铁夫,冯钢百留学回国后,相对受到了重用,1921年,他回到了广州,成为中国国内最早传授西方油画知识的画家之一,那一年,冯钢百与胡根天、徐守义等人在广州组织成立的“赤社美术会”,是广州第一个由社友自己出钱出力组织、研究、创作和传授西洋画的美术团体。应当说,广州民间关注西洋画的历史很早。
一幅图版有“油绘,高1尺2寸,宽2尺,番禺高奇峰油画”字样。
在那个时期,在广州报纸上,也经常能看到中国画家以西洋画法创作的作品,甚至包括高剑父、高奇峰早年鲜为人知的画作。其中,有一幅图版有“油绘,高1尺2寸,宽2尺,番禺高奇峰油画”字样,高剑父较少见的作品也见诸报端。“从当年的出版物中可以看到,当年‘岭南派’的几位大家都很时尚,对西方的新事物反应很快,用现在的话讲是很‘前卫’。”梁江说。
除了油画家,广州的西洋画美术团体也非常活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有众多非常活跃的西洋画美术团体,尤以赤社美术会影响为大。赤社办了12年,培养了不少西洋画创作人才。1921年,广东举办了首次全省美展,赤社也办了一次美展。据资料,赤社第一次举办西洋画展览就有160幅作品,其后办了好几次展览,而且展品众多,不但有油画、水彩,还有木炭画、粉彩画等。
这一时期在广州,私人开设的画社和小型的美术学校很多,粗略统计有20多家。这些画社、学校,有的带有商业性质,画月份牌、临摹复制外国名画,也有一些画社偏重西洋画的创作探索。
梁江介绍:“吴琬(吴子复),后来是很有名的书法家,广州中山纪念堂的总理遗嘱碑文是他题写的,但实际上他早期是非常有名的油画家,画法学马蒂斯。这一时期活跃在广州的画家,如郑可,后来在工艺设计、陶瓷卓有成就;李桦,后来成了中国版画大家;余所亚,在北京电影界以舞美和漫画著称。还有伍千里、赵世铭等,他们一起搞青年艺术社。其他如梁赐鸿、赵兽、李东平等组建‘中华独立美术会’。”
赵兽1934年作品《颜》。
04
中国美术数次改变,广东是主角
民国时期,中国的留学生到西欧的时候,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已经取得了稳固地位,学院派的古典艺术渐趋式微。在日本,以黑田青辉为代表的新进画家,以印象主义的艺术观念改变了日本美术教育的内容。由于日本不像法国具有深厚油画艺术传统,中国留日学生(包括最早的李叔同)在艺术上普遍倾向于印象主义以后各流派。留欧的则偏重写实主义美术。
梁江表示,“李毅士、吴法鼎、李超士、徐悲鸿、颜文樑、常书鸿等人留学归国后,大部分以美术教育为职业,通过学校传播自己的艺术观念和绘画技法。从这里,便分出了不同的观念与路线。”
回顾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几个重要节点:1918年,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艺术学校(后改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是广东人郑锦筹办,1922年,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成立,设西洋画系。许崇清任校长,胡根天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冯钢百。1923年,高剑父在广州府学西街创立“春睡画院”。1928年,林风眠在杭州创建国立艺术院(后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为首任院长、教授。
林风眠是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他的作品《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