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至艺铸道 大爱行远——杜松儒谈杜滋龄的艺术人生

至艺铸道 大爱行远——杜松儒谈杜滋龄的艺术人生
2025-02-01 15:52:4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摘要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水墨人物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业界享有盛誉。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同时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在传统水墨艺术的田园中不懈深耕。他的作品以细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著称。他常常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作为题材,通过高超的笔墨技巧和深刻的主题诠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创作过程中,杜滋龄先生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水墨画的精髓,并大胆实验,将现代艺术的观念融入其中,这种创新精神使得他的作品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又具备了时代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为水墨人物画贡献出创新语言。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水墨艺术发展的前瞻。本文通过专访其子杜松儒,为读者呈现杜滋龄先生成长、学习、创作、工作的人生历程。

关键词 杜滋龄  连环画  速写  水墨人物  笔墨

Du Ziling is a distinguished Chinese ink and wash figure painter of the present era, who has gained a high reput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his unique art style and outstanding skills. His artistic creations are nourish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le constantly integrating modern elements, injecting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ink and wash art. His works are renowned for delicate character portrayals and rich emotional expression. He often chooses ordinary people’s daily scenes as his subjects, and through his exquisite brush and ink techniques and profound theme interpretation, he vividly portrays the inner world of his character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Du Ziling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heriting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ink and wash paintings and boldly experimenting by integrating modern art concepts into it. This innovative spirit has made his works maintain traditional charm while also possessing the power to influence and impact the times. Du Ziling has opened up a new horizon for ink and wash figure painting with his exquisite skills and innovative ideas. His works are not only a tribute to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a beautiful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k and wash art. This interview with Du Songru presents Du Ziling’s growth, learning, creation, and work life.

Keywords  Du Ziling; comic strips; sketching; ink wash portraits; brush and ink techniques


对话

杜松儒

采访者:李乐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美术观察责任编辑

受访者:杜松儒,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处处长、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李乐然:杜滋龄先生生于1941年,这时新中国还未成立,物资与信息都还比较匮乏,在那个年代学习绘画应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请您介绍一下杜滋龄先生早年学画的一些经历。

杜松儒:学画可能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1941年我父亲出生时家境殷实,我的爷爷是天津有名的文化人,也做生意,曾经营一家报馆。我爷爷虽然不擅长美术,但是书法特别好。我的奶奶也是大家闺秀。在这样的家庭出生、成长,我父亲学画自然因缘具足。

我伯父是东京大学商科专业毕业的,那个年代可以出国留学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二伯父、三伯父是军人。父亲在他的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和他们年龄相差很大,这些兄弟姐妹中也有喜欢音乐和美术的,而我父亲是最喜欢和最痴迷的一个。伯父们和姑姑都说我父亲天生痴迷绘画,总爱在家里临摹画作或者胡乱涂抹。家里有些藏画,他自己也喜欢看,很小就想成为一名画家。

随着历史变迁,我父亲的家境逐渐没落,但是父亲对绘画的热爱不减反增。曾听我的奶奶说,我父亲上小学时经常不吃早点,把吃早点的钱攒起来购买画材和书籍。平时课余时间,他经常画些速写之类,在天津市少年宫学画的那段日子里,经常一大早去子牙河畔画色彩写生。因为他有天赋和热爱,以及年复一年的坚持,所以他14岁时就出名了。那时候他的画就已经在天津市的报纸上发表,后来他去考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成绩非常优异。可惜在那个特殊时代,我父亲没能去上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大学。虽然多年以后我父亲考上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作为国画家享誉画坛,但在早年间他迷恋的是俄罗斯绘画,所以他是从西画入手转向中国画的。

图片

1965年,杜滋龄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李乐然:我看到过杜先生早年画的插图和连环画,有线描的,也有水墨的,1963年创作的连环画《李双双》获得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绘画三等奖。他画连环画和插图的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杜松儒:我父亲曾经说,画连环画和插图的经历是对他绘画能力的全方面锻炼。画连环画其实并不简单,一方面要有让读者接受的绘画风格,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方寸之间的人物场景布局,保持每幅画面当中人物和场景的一致性、人物面貌和体态特征的连贯性,同时也要照顾到不同画面场景的取舍问题,不能将所有要表达的内容都展示在一个画面当中。它要求创作者具备综合的画面组织能力、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图像的简化能力,以及对构图的驾驭能力。

我父亲曾说,画出一本数十上百页、能让读者们喜爱的连环画是非常困难的。他觉得自己画连环画并不是最能得心应手的,也没有取得太大成就,与那些真正的连环画大家如贺友直、华三川、沈尧伊等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虽然他创作的水墨连环画《铁木前传》获过大奖(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但连环画给他之后的艺术道路提供的价值,主要是一种过硬的综合能力训练,对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有很大帮助。

图片

1973年,杜滋龄在邯郸钢厂为青年示范

李乐然:连环画是叙事性的作品,需要抓住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发展的主线,并以此来贯穿整个作品,在表现上是非常有难度的。很多人认为连环画就是简单的“小人书”,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连环画是有高度的,我个人认为,新中国成立至今,在我们所有的画种里,成就最高的应该是连环画,没有任何一个画科在创造性发展上超过连环画。连环画的表现手法非常多,许多画坛名家都是画连环画出身,那时大家都在这个舞台上努力拼搏,所有关于艺术的技巧和理想都在这个小舞台上得以展示。

杜松儒:是的,优秀的连环画具有绘画性、叙事性、思想性,并不是非常简单的绘画形式。我父亲也非常喜欢连环画这种接地气的艺术表现形式。目前国内还有大量的连环画爱好者,我总认为连环画还能够发展。

图片

1981年,杜滋龄(左)在浙江美术学院与刘国辉、王涛合影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杜滋龄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