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然:通过资料了解到杜先生从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归来后的1981年到1996年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这段时间的工作业务应该也是比较繁忙,他的创作情况是怎样的?
杜松儒:编辑工作对他的绘画也产生了影响。他在出版社工作了很多年,能够看到很多东西,打开了眼界,了解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情况。当时苏联的很多绘画全集都是我父亲组织出版的,他亲自去俄罗斯组稿。
我父亲从浙美毕业,原本计划留在浙美,后来天津方面了解到这个情况,便专门派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去浙美要他回来。南京艺术学院也让我父亲过去,当时所给的待遇也非常好,但我父亲没有去。考虑到当时我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四位老人都在天津,所以就回了天津。
那时候的纸媒是文艺思想和文艺作品传播的最重要的媒介。父亲回来后继续主编《迎春花》杂志,后来叫《国画家》。我父亲也是《中国油画》的主编,在这里工作了两三年。出版社的工作对我父亲的艺术成长道路大有助益,善于学习的人会很好地利用这一点。他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再加上手勤、眼勤。我父亲常跟我说,即使不画画也没有关系,在美协工作中你要多看,你接触的基本都是在中国很有成就的画家,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平时手勤一些。我父亲建议我使用小本稍作勾画或者记录,将来或许会用作素材,无论是灵感还是闪光点,记录下来可以直接查看。现在使用照相机拍摄,拍的时候非常激动,回来很少有人会再看这些照片,但用纸笔记录下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父亲的学习方法。
他非常喜欢苏东坡,喜欢音乐、舞蹈、体育等,他的兴趣比较广泛。总体来说,他是一个有深度的学者,社会生活中没有太多世俗交往,这保证了他心思聚焦在绘画上。有时候看他画画,我认为这张画还可以,可他往往就撕掉或者挖补。他是一个较真的人,往往这种人会成功。
他身上有很多闪光点,而且不畏权势。他最常叮嘱的,就是要画好画、做好人。我一直记住这句话,从中也受益匪浅。父亲低调谦逊,对家人有着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在写父亲的纪念文章中我也写到了很多对父亲的回忆和思念。父亲对待素昧平生的人也是一片赤诚,他帮助了很多人,有很多事情我也是后来才知道。
杜滋龄 晨曲 纸本设色145×185厘米2012
李乐然:杜先生在出版社工作之后又去了南开大学任职,从事教学与创作,在教学方面他有什么样的方法和理念,您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杜松儒:我父亲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时秉持开放式教学观念。一方面,引进全国许多名家来南开讲课、讲座、带学生,比如浙江的刘国辉先生、油画家朱乃正先生等。另一方面,他要求学生对传统要临摹学习,但对学生创作风格却不设定要求,提倡开放、包容、尊重传统的学习氛围。
我父亲对学生很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上课时动手为学生做示范,与学生一起画画,时常赠予学生画作,但他不会轻易给学生改画,他的教学方法学生都非常喜欢。他对年轻教师也非常好,乐于创造机会让教师到西方去参观博物馆、艺术馆。
我父亲在南开大学工作了四五年,就退休了。
杜滋龄 旦知拉毛姑娘 纸本设色60×49厘米2016
李乐然: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市场经济也逐渐活跃,直到今天,中国书画市场的几次高峰杜先生也都经历了。他是怎么看待艺术与市场的关系的?
杜松儒:我父亲虽然不走商业运作的道路,但是他也不回避艺术市场,抱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不会去搞市场炒作。他更看重最初拿起画笔的初心,比较淡泊名利,这可能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他见过繁华,也耐过寂寞。
如今,我因父亲的离去而寂寞。他的去世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大课。他被新冠病毒感染之初并没有症状,我每天都会给他监测血压、血氧,但他有糖尿病,等到症状显著送进医院时人已昏沉。虽然我和哥哥全身心侍奉在侧,但很遗憾他去世前的十天内,因为医院的隔离制度,我无法在父亲身边,后来我问我哥哥:“爸跟你说话了吗?”我哥说父亲最后阶段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我真想为社会再留些东西”。第二句是,“大彻大悟”。然后就再也没说别的了。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想的依然是他能为社会留点什么。我无法确定父亲的“大彻大悟”究竟有着怎样的境地与意涵,只想起了弘一法师最后的遗墨“悲欣交集”,一在于悲悯,一在于解脱。现在想来,那更像是一声不绝的回响,是老骥伏枥的神会与低吟。
李乐然:他们这一代人对生活、对艺术真情实感,看重的并不是金钱与物质,而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贡献。感谢杜老师所分享的关于杜先生的宝贵信息!(本文由访谈整理,经杜松儒审阅)
(来源:《美术观察》2025年第1期)
杜滋龄先生简介
杜滋龄(1941年—2023年),生于天津,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叶浅予、李震坚先生。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