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老子在《道德经》中阐明,天地宇宙的运行法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因素相互作用与循环往复。老子认为事物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老子还指出道体是恒动的,事物总是再始更新地发展着。历史上所有伟大的艺术大师均是不谋而合地秉承着上述观念的探索者,他们与其经典之作,成为了艺术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点。
阮江华中国画《春山水秀》
艺术的发展与演进,来源于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根据其所处时代背景、自身经历、观念认知、技艺磨砺等不同情况下,进行某种持续不断的探索,最终才使其所从事的艺术门类和专业在形式、内容、材料等不同方面有所变革,艺术也就随之演变更迭,艺术家阮江华正是其中优秀的践行者。阮江华早年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系统地学习了绘画的造型基本规律和技巧,掌握了绘画专业的艺术理论知识储备,并对各画种都有所涉猎,为其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与发展上提供了有效基石。在毕业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他专攻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所描绘的多幅海南少数民族题材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参加了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国内重要展览,在中国画坛初露锋芒。由于海南特殊的地域特色,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牵动着阮江华对山水意境与生俱来的敏感,他长期被大自然物像内在的韵律所触动,进而开始了对山水画的创作。受海南老一代著名山水画家曾祥熙和以探索海南地域特色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邓子芳等一批先行者的影响,他将创作主题转向地域山水画的研究与拓展。阮江华的山水画一方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及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以海南本土的视角去感悟南国自然山水间的带有清纯浪漫的生命秩序和郁勃竞发的规律,向内追溯优秀的传统精华,向外拓展具有当代审美情趣的形式语言,保持着鲜活而独立的面貌,折射出其“化作通变”的情思与智慧。
阮江华中国画《春山秀色》
纵观阮江华的山水画作品,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进行品味与赏析,从中可以看出其画外之象于中国画的意境之美的体现:
一、继承传统,内外兼修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李可染在艺术创作中的座右铭,很多人着墨于“打出来”的后半句情景,而往往忽视前半句“打进去”的前提条件。阮江华则深明其中的含义,他首先从理论层面研究中国山水画史,探寻其发展的脉络、规律性及不同时代与不同审美取向的差异性,然后在实践技法层面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价值取向,取法从荆浩至关山月等历代山水画大师,从中吸取各家的笔墨精华及“抱朴含真”的艺术品格。例如我们在阮江华的《叠翠春山》《春山水秀》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作为典型的海南画家,如何在方寸之间表现巍巍青山的气势?既要展现宏大山水的典型特征,又要另辟蹊径,画出南方画家独有的灵秀气质,这从中即可见其对宋画的精研与吸收,也可体会到其文人士气的内敛。
阮江华中国画《春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