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宋元经典继承的基础上,阮江华着重于岭南画派的研习,并有着较为深入的心得。黎雄才气魄宏大的水墨处理、墨韵的形成;关山月对颜色和水墨的辩证运用,都是笔墨实验需要借鉴的艺术元素。特别是在自然山水和生活绘画素材截取上,如牧童歌于牛背、渔樵吟于舟桥、清泉泻于山崖、屋舍栖于林荫的桃源仙境都具有独特之处。这些前辈大师的精深造诣为阮江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精神,不重复古人的基调,让其作品独具特色,在峰峦叠嶂水墨氤氲中点缀琼岛生活,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意韵致,通过雅俗共赏的抒情手法去体现东方艺术精神。
阮江华中国画《湖光海色》
二、西学为用,中学为体
阮江华早年在素描、色彩等方面接受了较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砺,形成了相对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而对西方艺术理论的研习也为其构建了艺术学养的基础,这让他有别于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家,在继承岭南画派诸位前辈大师的创新精神时显得驾轻就熟,从最初步入山水画创作领域时就不带有天然的枷锁,而敢于突破和创新。阮江华曾受邀赴国外举办画展及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机会与东西方不同地域、风格流派的艺术家进行广泛的艺术交流。他对欧洲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老大师们及其作品如数家珍,其中更是对莫奈、毕沙罗、西斯莱、修拉等印象派大师尤为推崇;在关注欧洲艺术的同时,他也对古埃及艺术、阿拉伯艺术、非洲艺术、日本艺术等多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历史及艺术样式进行过深入的考察研究,真正做到了广采博纳。也正因如此,在《春山秀色》《叠翠南山》《紫气东来》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阮江华对燕文贵等北宋画家的学习借鉴,在构图上以连绵不绝的群峰为基线展开,形成颇为雄壮巍峨的气势;在画面具体刻画上则采用双勾植被,后用重彩染色的方式进行铺陈,其中不去琢磨具体的各种复杂皴法,而是以热带植物充盈其间,中间穿插河流小溪、瀑布、黎民茅屋,再点缀一些人物、舟船与飞鸟等;特别是在墨色的运用上别具一格,在青绿色的远山背景下,以现代的色彩观念和表现方式大胆地将木棉、椰树等带有本色的海南特有热带植被描绘出来,形成了具有强烈个人特质的山水画。
阮江华中国画《春风又绿海之南》
阮江华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与章法的同时,借鉴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基础上,经过系统地研究印象派画家的创作方法和色彩理论,结合海南的自然地域特色,突出强调色彩的地域特征,在山水画创作中大胆地运用印象派色彩的表现方式,通过固有色、光源色、对比色、补色等多种色彩关系表现技巧,去强化以单一水墨为主的山水画画面,形成了一种具有内在美感的视觉效果和颇具震撼力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中西结合的思绪和艺术处理方法,正是对苏轼“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一种别样诠释,从中既能看到阮江华对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同时也能体会到他是如何通过“写景”达到“造景”,从“必合乎自然”到“必邻于理想”的传统美学意境。
阮江华中国画《红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