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对话杨晓阳 | 四十年丝路求索与艺术之道

对话杨晓阳 | 四十年丝路求索与艺术之道
2025-07-09 12:05:3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近30年的过程中,随着眼界的开阔,国际视野的开放,我始终没有放弃对于抽象艺术的探索,虽然我很少拿出来展示,但是实际上,近30年来我每年都要用一定的时间画一定量的抽象水墨,我把它叫作水墨太极。水墨就是黑白两色,它在毛笔、宣纸的绘画书写中就有很多矛盾需要解决,比如说黑白关系、干湿关系、曲直关系、快慢关系、清楚与模糊关系、具体与抽象关系等等。以水墨工具表现抽象,探索水墨在抽象绘画创作中的各种可能性,我有大量作品,这次会展示。

“神、形、道、教、无”与理论自觉

杨晓阳:在40年过程中,开始是写实的,逐渐综合了写意,进而纯粹的写意,部分具体的变为抽象的,抛开了题材和主题,纯粹是水墨技法,水墨形式感的抽象。在这过程中,在写意和抽象之间还有象征性写意和纯粹写意的区别。我尽可能地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深刻理解“阴阳论”。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时间和空间是永远没有底线,永远无法解释的,永远无法回答时间和空间的长短大小深浅的问题。近几年,无论是以具象、意象的形式出现,还是抽象形式出现,我都尽可能打破时空,使得纯粹绘画元素凸显,在绘画技法和元素的丰富化方面进行大量尝试。虽然画的是“丝绸之路”,但表现的是天地万物、人性,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天地人的关系中体现时间的无限和空间的无限。

从写实到写意,再到抽象。从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描写、描绘能力的加强到抛开技法自由发挥,表现世界事物和人的表象背后的深层矛盾规律,这是跟当下美术普及任务是相悖的,但我从来没有犹豫过。普及美术的很多人都画得很好,何必大家千军万马都去走这个独木桥?对于表象背后事物规律和本质的追寻,就是中国人所谓的“道”。

请横屏欣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68a623f1c94f0895b212ee490ac17fe.jpg

《人来人往》(组画)纸本水墨200cm×240cm2025年

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用“形、神、道、教、无”5个字来概括我的理论思考。“形”是绘画造型艺术,以画形为基础,从无到有,从不会画逐渐能够描摹对象外形,以“形”来表现事物的外表。我们为什么要作画?那是为了以形写神,表现题材的精神与内容。以形写神是第一步,以神写形是第二步,重在精神内涵,忽视他的外表次要细节,叫作以神写形。形神兼备,形神背后是道,是事物本质和规律,反映事物本质的本源。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这个“道”是存在的,事物的规律是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出现充满了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发展规律。

表面和背后的关系就叫作“道”。“道”作为一个名词是路,就是道路。研究事物,要通过路径,一个门径叫作“道”。“道”作为动词是要把它娓娓道来,把它说出来,把它总结出来。作为深层的中国人表述哲学的概念,在形神背后要有“道”的支撑。“道可道,非常道”,它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在理解和追寻探索道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观点、学说。比如说同样一个苹果,有人说苹果好吃,有人说苹果好看,有人说苹果是红的,有人说苹果是绿的,有人说苹果是白的,有人说苹果是黑的,都有道理。那就是说“道”是不同的,每个人理解“道”,它形式是不同的,不同的“道”形成不同的学说,叫作“教”。宗教是一种“教”,说法也是一种“教”。“教”是名词,代表求道过程中的说法和结果。“教”也是动词,就是要施教育世人、后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44ecafb6fffa0e27dd793f79292b412a.jpg

《人来人往》(组画)纸本水墨200cm×240cm2025年

“形、神、道、教”的学习、研究过程,成为新的起点,要不断超越。像毕加索一生有无数个超越,像齐白石至少有3个超越,他早年是个木匠,后给人画像,终成大师。齐白石衰年变法,毕加索不停变化。这在艺术史上是一个很重要、很普遍的现象。这个现象,在我的总结里就是“形、神、道、教、无”不断循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有无相生才能生生不息。我在画“丝绸之路”的过程中,经历了“形、神、道、教、无”五个过程,不断反复。

“五化”衔接人工智能时代

杨晓阳:我的中西结合,是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对传统中国艺术精神的探索,结合了全世界当代艺术,落实到我自己的创作就是“五化”——题材模糊化、主题多义化、章法多维化、造型意象化、用笔书画化。题材模糊化,是针对我们这几十年来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总是有一个固定的、清晰地表现题材和对象。现在不是这样,现在画面含量很大。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人和事都综合在一起,于是画面不再单纯,不单纯题材就模糊化了,感觉就丰富多彩。无限情节叠加在一起,谁看了都有他自己熟悉的想象和扩展,于是它是个多样的,所以叫题材模糊化。题材模糊化了,每个人理解的主题就多义化,章法就多维化,不是一个透视点、一个画面、一个高低远近,而是根据画面、题材和主题的需要,画面有无限多视角,远景、近景、俯视、仰视,运动中、固定点看,章法就需多维化。要达到这样形式感的统一,需要从客观景物提炼为人为元素,想象的空间非常大,每个具体物象造型是根据我们眼中之相形成的心中之相和象外之象,叫作造型的意象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ddca240fbe5aef0dd6f3021ec135129e.jpg

《人来人往》(组画)纸本水墨200cm×240cm2025年

关键词:杨晓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