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画《工人是“天”》中,由于涉及到运用底光去刻画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李大钊先生形象的问题,我也因此犹豫过。因为运用底光,一般是用来刻画反面人物,或者是刻画特定紧张、恐怖状态下的人物形象与心理状态,如果处理不当,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为了表现历史和场景的真实性,我还是毅然决定运用底光的手法,使得画面气氛统一,形象逼真。从作品的完成情况来看,效果还好,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李大钊先生正大的气象还是刻画出来了。这个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是这幅作品能否成立的标志,而运用底光去表现像李大钊先生这样的英雄历史形象,在我国油画创作中,还是第一次尝试。
《工人是“天”》局部
张鸿宾:您曾经谈起过:“在历史画创作中,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对此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必然会涉及到一个敏感的问题——怎样处理与平衡历史画的历史性真实与艺术性表达和再现性真实的关系问题,您认为怎样把握和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才是最符合历史事实和艺术真实?
李前作品
李前:在我们的历史画创作中,已经有许多同行在较深入地讨论关于“历史的真实”和“真实的历史”这个在创作中的根本性问题了。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历史画创作中,早已经不是基本性的问题,因为那时我们的理论家和画家已经解决了这个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即生活与艺术的联系与区别。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而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也不是艺术创作中所要表现的全部。艺术创作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而对生活中的人物作典型性和个性化的刻画,则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规律。油画中的历史画创作也是这样的道理,真实的历史只是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一个可靠的背景与依据,但它不能提供艺术形式上的表现力,而我们画家正是运用艺术的创作规律去重新整合梳理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从而去创造符合历史真实性的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创作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运用视觉语言的特点和优势,去表现历史的真实性,让人们从中得到某种精神上的共鸣与鼓舞,同时也欣赏到油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美感。“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的真实”这对关系一方面有其内在的联系性,另一方面也有其区别性。我们要灵活地运用其中能够发挥作用的因素,使我们的创作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感,也要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李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