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教育?年轻艺术家面临商业与学术的拉扯时,您会给出什么建议?
刘庆和:前几天刚从香港“巴塞尔”艺术节回来,看展时人山人海的场面让我产生了艺术春天到来的错觉,褒贬的态度也是市场的晴雨表。有人说,本届“巴塞尔”其实就是“太太卧室的好恶”,这也不算是恶毒或贬义,在这种大型的国际化的商业运作以外,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态不也就是围绕着资本运转么。关于“成功”的解读早已经与以前两样了,还能用什么样的言辞说服学生,我自己没有底气。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不是画面,而是成功的攻略和方法,既然无法选择时代,那就融入时代,这可能是最中听的说教。我在很多场合提醒着学生不要“信”多于“疑”,要早早地形成自我的判断,其实这些都是废话。孩子们挤在一条狭窄又不出危险的路上:考前班、本科、研究生推免、考博,就业排队成长,年轻人不再质问“成功菜单”是否健康合理,只想平行到自己直接变现,心里念叨着:你讲了半天没一句有用的,来点实际的吧。
Part 04.对青年艺术家的建议
▲《不想》 75×75cm 2023 绢本水墨
李国华:现在的青年艺术家毕了业,比较迷茫,一方面有自己的学术理想,希望在这个创作上有一些成绩,但另外一方面他们又焦虑,未来的生存问题。您是否有一些好的意见,或者是关于他们学习或者是未来发展方面的建议?
刘庆和:坦白说,要用一两句看似精准的话总结什么实在是难。我觉得今天的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比我们那个年代要大很多。一是艺术已经产业化,产业化的核心价值就是看性价比,从政策到学校再到教师到学生,每个人都会算一笔账,画画的人一旦能够精打细算基本上就和艺术没多大关系了。在水墨画专业学习的学生更是要对未来有所预见,传统文化如何变现在快速增长的时代里并获取到什么,这是唯一正确的。怎么可能告诫学生不要追求物质,不要讲求实用。是的,我要真的讲几句好听的建议,肯定也是假大空的鸡汤疗愈。我只能一再降维地说:只要是你主观追求的,就是对的。
▲《楚同学》 68×68cm 2025 纸本水墨
李国华:您认为一个好学生、好的艺术家标准得符合哪些条件?
刘庆和:不违法,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是起码的。然后就是真诚、有判断。最重要的是要有判断,而不是盲目的听从、遵从。享受年轻的健康与快乐。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但是最终还是要逐渐地建立自我。
▲刘庆和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