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尚辉|现代美术理论的中国文化逻辑

尚辉|现代美术理论的中国文化逻辑
2025-09-25 11:13:5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国现代美术还涌现了工、农、兵画自己生活的大众美术现象,他们自我创作的艺术成为提升社会审美水准的重要方式。这与欧美以后现代主义艺术方法论来定义“当代艺术”所追求的波普艺术既相似,却也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中国的“大众美术”,从根本上说,不是商业化追逐视觉文化消费的艺术,更不是自娱、戏谑或批判的艺术。相反的是,中国式现代美术的“大众化”以满足人民精神生活为目的,表现伦理上的个体生存价值与表现方法上的个性张扬均缘此而展开。更深刻地说,中国式现代美术理论以“人民性”为灵魂,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艺术理论基石,凸显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的世界观定义艺术的价值取向[6],强调人民才是真、善、美的对象或来源,认为美感来自社会经济基础、来自劳动者能够支配的现实生活方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艺术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再现现实”的命题:“艺术的第一个作用,一切艺术作品毫无例外的一个作用,就是再现自然和生活。……艺术再现现实,并不是为了消除它的瑕疵,并不是因为现实本身不够美,而是正因为它是美的。”[7] 并不断探索这种基于现实基础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与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理论的相互结合中建立起来的中国现代美术理论体系。因而,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艺术理论而与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紧密结合的这种中国式现代美术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筑基于康德、黑格尔等唯心主义的思维逻辑存在根本的区别。

中国式现代美术理论的文化逻辑,表面看是基于20 世纪对欧美艺术历史与理论的引进而发生参照系的变化,但引进背后一定深蕴了中国社会转型而必然需要的自我改进诉求或自我改良愿望,而艺术引进从来都不是平行引入,“他者”艺术成为本土艺术必然意味着文化消化和吸收改造,尤其是这种艺术引进还更多地带有主体从“他者”而反观“自我”的借鉴心理与介入企图。从本土艺术自身需要出发,中国现代美术的发生过程是基于中国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所形成的现代性视觉文化的转变激发,而中国这种现代性思想文化的启蒙、源泉则来自五四运动后西学东渐、西体中用的文化结晶。或者说,中国现代美术解决的不只是本土传统美术的现代性转型,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引进本土的西方美术何以在中国文化生存,由此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现代美术的独特性,始终存在外来美术何以本土化,尤其是在此过程中如何在中国文化空间中处理东西方美术作为人类艺术两大体系的关系命题。

中国式现代美术探索取得的重要经验,既不是以西方科学主义式的艺术取代东方所谓“不科学”的艺术,也不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红、光、亮的“样板美术”矮化西方美术的盲目自大,更不是“八五美术新潮运动”那种以西方现代取代中国传统的激进思维,而是为我所用地择取不同时段、不同形态的西方美术。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古典写实与现代主义并举,到五六十年代以苏俄现实主义为主调,再至多元并存的对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引用与借鉴,并以全球艺术视野参与国际化艺术运动、凸显中国美术的文化符号,可以说,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进程并不满足或停留在对西方现代美术单一时段、单一风貌的引借,而是体现中国现代化不同时期对西方美术历史的不同艺术观念、创作方法的选择,这是中国美术现代性在全方位学习外来艺术、力图成为东方的世界性的最“中国式”的文化思维。

关键词:尚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