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的空间设计不仅强化了观者的沉浸体验,也使观众能够感知作品之间的远近与空间关系,强调艺术与观者的互动。在参观过程中,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观者的感知体验,都如同“破茧化蝶”,在视觉与思想层面产生共鸣。曹雅楠指出,这种设计既服务于宿利群作品的主题呈现,也结合了自己多年展览实践的经验与惯性思维,通过空间与作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展览概念与体验模式。
《蚕》生命的轮回
“所有的这些藏品和作品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宿利群介绍道,他从2006年开始收集陶瓷残片,并用大漆进行修复。起初,他只是出于对收藏的喜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片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今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仅是他手中百余件藏品中的冰山一角。
他回忆道:“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感觉,只是在修复。直到2021年,我在时间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展览后,就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修复的陶瓷做一个展览。如果做一个传统的收藏展,我觉得太常见了,而且这些陶瓷都是大漆修复的,不是完整器。我就在想如何将这些修复的陶瓷整合成一件作品,这件作品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2024年,宿利群与陶溪川商议举办此次展览。他参观了球磨美术馆,考察了展览空间,认为该空间二层非常适合做一个装置,但如何做又成为了新的难题。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