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从“压抑”到“绽放”——心理学视角下闫平油画创作的情感疗愈之路

从“压抑”到“绽放”——心理学视角下闫平油画创作的情感疗愈之路
2025-10-10 11:42:3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描绘“被需要”和“去滋养”的场景。她拥抱、滋养并治愈了内心那个曾渴望“送出一颗鸡蛋”的小孩。

2000

这个主题的画面饱满、充盈,几乎不留一丝空白。

这在心理学上,可视为对早期情感匮乏的一种积极的“过度补偿”。

仿佛在宣告:“我的世界不再空旷冰冷,它已经被我创造出的爱与美填满了。”

整合

当内心的“内在小孩”获得了疗愈,情感便获得了坚实的安全感,从而渴望更自由、更强大的表达。

闫平的艺术,由此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内在两种力量的整合。

在荣格心理学中,每个人的人格中都同时存在“阿尼玛”(女性面向,常与感性、流动关联)和“阿尼姆斯”(男性面向,常与理性、秩序关联)。

个体的成长,依赖于这两种内在力量的整合。

为便于理解,我们或可将其视为中国哲学中的“阴”与“阳”。

我们再舞二,1996

在整合的初期。

我们能看到强劲的笔触与块状结构(阳)试图组织和控制奔放的色(阴),二者虽有节奏,但尚未完全交融,理性仍约束着感性。

2001

关键词:闫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