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书舍艺话——忆访关山月
关山月,原名泽霈(1912—2000),广东阳江人,与黎雄才同为高剑父弟子,同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之杰出代表。抗战期间,关山月即以山水画创作《从城市撤退》画卷等抗日作品。之后于西南、西北旅行写生,自谓“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且弱化日本画习气,笔法力度益显。有此写生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自然转入对新生活的描写。1959年与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而名世。关山月兼擅人物、花鸟,后期多画梅花,以满密的红梅《俏不争春》为代表。画家生前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关山月像
1987年5月27日,我独自一人赴广州访画,住广州美术学院招待所,历时半月有余。因为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岭南画派及相关史料,所以先到岭南画派研究室的于风先生处报到,于先生不在,又去访美术史家陈少丰老师。广州市美术馆的谢文勇先生,专门安排了个访谈计划。所访画家有岭南画派传人,也有传统派画家后裔,其中访关山月先生三次。今根据记录本整理如下:涉及岭南画派体系,高剑父艺术思想;关山月艺术历程及创作心得;关山月作品著录。

陈树人(左)、高剑父(中)、关山月(右)于广州(1947年)

关山月(右一)与赵少昂(右二)、黎雄才(左二)、杨善深(左一)合影(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