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邱志杰:天美通识课程培养通情达理、有贯通能力、通透的艺术人才

邱志杰:天美通识课程培养通情达理、有贯通能力、通透的艺术人才
2025-11-02 13:59:1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人工智能通识课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未来竞争力。课程内容涵盖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全领域,包括文生图、图生视频、三维模型生成、数字人创作等前沿技术。教学团队由行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组成,确保课程内容既具有学术深度,又紧贴业界实践。课程采用“技术认知+创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教授工具使用,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的艺术哲学内涵、伦理边界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设置了“AI思维训练”模块,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进行资料搜集、学术研究、创作构思的能力,将AI转化为个人学习和创作的有效工具。

非遗与工艺通识课构建了立体化的传统文化认知体系。课程以“生活美学重建”为亮点,将非遗从单一的技艺传承拓展为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教学内容涵盖口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体育、节庆仪式、中医药、饮食文化等多个维度。在教学组织上,课程采用“理论讲座+工作室开放日+创作实践”的三位一体模式。学生不仅要轮转进入漆艺、陶瓷、印染等不同工作室,亲身体验工艺制作过程,还要深入理解每种工艺背后的文化逻辑和自然哲学。

社会调查通识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感知力和人文关怀。课程以“从观察到理解”为教学逻辑,通过系统的田野训练,帮助学生建立与社会对话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参与式观察、问卷设计、深度访谈、资料分析等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从选题、实地调查到报告撰写的完整研究流程。教学场地从校园延伸到菜市场、工厂、社区等真实社会场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打破对社会的刻板印象。课程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通情达理”的素质,即既能理解现象背后的社会规律,又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从而创作出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艺术作品。

写作与沟通通识课构建了全方位的表达能力培养体系。课程突破传统写作课的局限,教学内容涵盖创意写作、诗歌创作等多个文体,同时包括PPT制作、演讲技巧、项目提案等实用沟通技能。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简历撰写、展览导览、方案汇报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特别在课程中教授叙事结构和角色塑造等技巧,提升学生的故事讲述能力。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受众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够针对策展人、收藏家、观众等不同对象,采取有效的沟通策略。

这五门课共同构筑了天津美术学院的通识课程基础,它们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形成了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校期望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出既有专业深度又有人文广度,既懂技术又有情怀,既立足传统又面向未来的新型艺术人才。

通识课程的教育哲学:通情达理的理想

“通情达理”是邱志杰反复强调的理念:“我们能够通过做社会调查来理解社会现象。看到一个篮子,知道这个篮子比那个篮子编的好。知晓一根竹篾,如何编织出数学的美感来,这个叫通情达理”这种对日常物品的深刻理解,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目标——培养对世界的敏感和洞察,这种理念将艺术教育从单纯的技术训练提升到人文素养的培育。

“有了这些基本的道理、故事、情感、诗意、理解,我们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做我们的艺术,甚至上升到我们的人生,都必须得建立在这种对事实的理会、对道理的领悟和对情感的感受上。”

邱志杰引用他的老师赵延年先生的话:“我这辈子做木刻,我的追求就是要每一刀都刻得有情有义。”这句话成为他教授通识的精神指引,也表达了天美通识课蕴含的教育哲学——艺术创作必须建立在深厚的人文基础之上。

关键词:邱志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