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时间
2025年11月7日至2026年3月30日
展览地点
北京宋庄美术馆一、二层主展厅
艺术总监
方力钧
学术主持
孙振华
策展人
冀少峰
展览统筹
高松寅、程然
展览执行
王玉彬、刘玉娟、肖锋、陈昌麒、陈瀛、谷见工作室
主办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美术馆
协办单位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当代艺术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当代艺术档案库
展览&视觉设计
燕尾设计室
品牌支持
泸州老窖·国窖1573
传统符号的当代转译
——解读王国建的《中华五行》《水镜神相》与《年轮》系列
2023年11月份,我与方力钧、李津利用到泉州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做学术讲座的机会,专门拜访了王国建先生。先前,在北京宋庄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库召开的理事会上,我曾多次见过他。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热心赞助艺术事业的成功企业家,待人热情大方。但令我完全没有想到,他竟然还是一个非常优秀或多产的艺术家,其创作的特点就在于:基于强烈的当下感受,他不仅很好改造了传统与泉州留存下来的诸多文化符号,而且在充分发掘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巧妙借鉴了当代雕塑与当代综合材料艺术的若干元素。也正是由于他的作品常有多重文化符号与艺术手法的变换或并置,即在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历史与未来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平衡与张力,所以,他的一幅幅作品就像一个个“复合剧场”,显得既传统又当代、既中国又世界。在我看来,这种价值取向类似于徐冰的《天书》或蔡国强的火药爆破,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考虑到王国健的作品系列非常多,限于文字,我在下面并不准备作全面的评介,而是拟先对他的《中华五行》、《水镜神相》与《年轮》系列分别给予点评,然后再谈谈这三者的内在联系。

演化No.1
2022
亚克力、玻璃、石头、大漆等
266cm×133cm×4.3cm
一、关于《中华五行》系列
资料显示,传统的“五行学说”既涉及了五种物质,也是一套关于宇宙万物相生相克、循环不息的关系模型和动态系统。应该说,王国建的《中华五行》系列好就好在准确的捕捉了这种双重性。而艺术家显然是希望借此来隐喻现代人在社会角色、文化身份、内心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意即,他想借作品暗指:在当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由“五行”特质构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性格特色”——有时刚毅如“金”,有时生长如“木”,有时包容如“水”,有时热情如“火”,有时敦厚如“土”。可在视觉语言的构建上,他并非简单地用金色代表金、用绿色代表木……而是通过材质的质感、色彩的基调、不同的肌理来传达五行的“气质”。例如,强调“金”的冷峻、锐利、结构性;“木”的纤维感、生长性、脉络感;“水”的流动、浸润、深邃性;“火”的灼热、燃烧、跃动感;“土”的厚重、斑驳、沉淀感。其表达虽然感性与抽象,但能引导观众去“感受”,而非“认出”五行。此外,此一系列作品也没有停留在怀古的层面上,而是用当代艺术语言(如综合材料、抽象表现、各种基底等)与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的对话。这就使得“五行说”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可以用来审视当下人性与社会的棱镜。同时,该系列作品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即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内在的“五行”平衡是否已经被打破?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处于某种“相克”而非“相生”的紧张状态?因此,我认为作品《中华五行》系列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完成了一次“内化”的转译——即将外在的、可解释世界的宇宙观,转化成了对内在的、复杂多变的人性心理的探索。

水镜神相系列No.5